第13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齐亮深知裴浚身后并无援军,有意回城。
  可惜那位铁血帝王纵马从他身侧越过,喝道,
  “全军听令,给朕追过去,敢退者,杀无赦!”
  校令军就在身后等着,人家皇帝都往前冲,他们这些做将士的还有什么好迟疑的,一个个不要命往前扑。
  可怜大兀且战且退,不停瞟着大晋军后,
  十万援军呢?
  待被打得四分五散,节节败退,也没见着传说中的禁卫军。
  从半夜子时追到翌日午后,直到蒙兀彻底撤退,大晋将士方在捞刀河畔停下来。
  此地原是大晋的疆域,先帝朝被蒙兀夺走,成为两国的缓冲之地。
  过了捞刀河,也是大晋的故土,裴浚与凤宁上回分别的风林镇就在这片河域的上游,如今这些地儿彻底被蒙兀占据。
  那一夜住在风林镇的邸店,听着老板娘一口熟稔的大晋话,裴浚便发过誓,他要将这片土壤夺回来。
  于是,在齐亮提议回桥头堡时,被裴浚拒绝了。
  “就地扎营,安寨生火。”
  好不容易收复一片疆土,哪有退回去的道理。
  且他真这么退了,三郡王便能猜出他的虚实。
  好不容易在三郡王严密的布防下撕开一道口子,且不如顺水行舟,继续迷惑对方。
  将士们跟着皇帝打了胜仗,精神倍增,立即遣了辎重兵扎营安寨。
  至于那面大纛,依旧被燕承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歇息一夜,次日清晨裴浚召集将士议事。
  刚打了胜仗的将军们望着裴浚两眼放光,过去帝王出征哪个不是前拥后呼,几十万军队左右护驾,没几两本事,还劳民伤财,裴浚不同,关键时刻以身家性命做赌注,帮着将士们转败为胜,身先士卒,这份血性令他们五体投地。
  说到战事,以燕承为首的敢战派提议乘胜追击。
  总兵齐亮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回防,
  “倒不是臣胆小怕事,陛下,军粮不继呀。”
  裴浚眉头深锁。
  退是不可能退的。
  必须解决军需难题。
  他一面派齐亮回营调度粮食,一面遣燕承和董寂,时不时去对方营寨前挑衅,以攻代守。
  三郡王听说裴浚御驾亲征,果然按兵不动,任凭燕承如何挑衅,绝不应战。
  “为什么?”
  蒙兀这边的将军急着一雪前耻,纷纷提出质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