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85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当淀粉类作物推广开来的时候,淀粉厂跟上,每個县弄个淀粉厂,吃不完的地瓜土豆玉米就做成淀粉。
  地瓜粉与土豆粉最重要,淀粉做成粉条,二者保存期远远比不上玉米,做成薯片、地瓜干,不如做成地瓜粉与土豆粉。
  地瓜粉是菜,炖菜放最好,土豆粉是主食,又好保存又好吃。
  玉米面也好吃,前提是把外面的一层打下去,留下中间的地方,这样磨细了的香,否则是粗粮,磨不好的话,玉米面吃着割嗓子,上厕所也费劲。
  而番茄,即西红柿,当菜和水果都行,产量太高的话,拿来做番茄酱,孩子最喜欢吃。
  做菜通常拿来炒鸡蛋,这个朱闻天不爱吃,但他会炒,曾经他炒的木须柿子朋友都夸赞,他看着别人开心地吃,自己高兴。
  今天的菜就有西红柿,而且炒的鸡蛋,朱闻天炒大一锅,他自己吃白砂糖拌的生西红柿,他吃熟的一般用来做汤,或者炖牛腩。
  正如他那时一般,许多人吃炒的觉得口感好,酸甜,尤其是孩子。
  关键现在西红柿的皮不像塑料那样,即保存期短,里面起沙。
  为了让更小的孩子也能吃得安全,他还用水烫一下,把皮给剥了,即便那皮很薄。
  朱元璋不晓得拿回来的东西门道有多少,他面前摆个煮的玉米,听里长的保证,露出笑容:
  “推广好办,百姓缺少一个兜底的保证。
  跟百姓说,种的产量低于其他的作物,就补贴。用田赋来补贴,不直接给钱,直接给钱,百姓若发现补贴得多,干脆不好好种了。
  咱以前就是种地、放牛的,咱太知道那些人咋想的了。
  最初收发芽的麦子,用来酿啤酒和做麦芽糖,按照正常麦子的价钱收。
  咱后来给改了,你敢那么收,百姓就敢懒得收麦子,反正下雨发芽也能卖。
  咱给调成了八成的价钱,百姓就不会专门为了卖发芽的而等发芽。
  这个能吃了吧?方才太热,烫嘴。”
  朱元璋说着用指头去碰煮玉米,玉米未成熟,却能煮着吃,现在也是割青贮最好的时候。
  “陛下,其实煮玉米是这样吃的。憨憨你昨天怎么做的?来!”
  里长放下心,介绍煮玉米怎么吃,喊憨憨。
  朱闻天:“……”
  他无奈地从旁边的锅里徒手捞出一根玉米,又拿起根筷子,对着玉米后面的地方插进去,吹两下手,一掰,玉米从中间断开,又拿根筷子,对前面端的那截后面插进去。
  这才是煮玉米的正确吃法,穿筷子上,不烫手,但穿的人烫手。
  不过在煮的时候留下外面两层玉米棒子的包叶,用它垫着穿就行了。
  一般大人给孩子吃时就这么做,孩子拿根筷子找地方慢慢吃。
  种玉米的人家孩子喜欢吃老一点的玉米,先用牙啃一排,接着拿大拇指搓粒,有的比谁搓一次连着的玉米粒多,基本上四个最常见,搓好的能搓八个到十三个左右。
  农村的孩子不怎么愿意吃嫩的,一咬一股水,老的能多嚼几下,越嚼越香。
  朱元璋一看,他也想学着做,他的手粗糙,他从小干活儿,之后打仗拿兵器,不是很怕烫。
  “重八,咱给你穿,咱不怕烫。”马皇后那边拿起来筷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