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第243节(2 / 4)
杨若谦觉得自己像是在听什么鬼故事,下意识就想拒绝。
“桂老师你可真会开玩笑,咱们金海大学学生,去哪里不是高就,何必来我这小破作坊找工作?”
作为辅导员,其实类似求人的事情桂东做了不少遍,直接被冰冷拒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早已练就了一副堪比城墙拐角的脸皮。
他轻轻咳了两声:“哎,有部分学文科的学弟学妹们,暂时没能找到符合心意的工作,你放心,都是很优秀的学生!态度都很好!”
听到这句解释,杨若谦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毕业即失业的那一批毕业生啊……
如今大学毕业生一届比一届多,学历通胀越来越严重,哪怕是金海大学这样的学校,也是会出现“待业”情况的。
在专业壁垒不那么强的文科中,“待业”情况会更加严重,就算找到了工作,工资待遇可能也和毕业生们想象中的差距有些大。
心理落差一下来,可不就只能待业了。
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是硕士毕业生,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然而,毕业后的就业率,可是要算进业绩里面的……哪怕学生找不找得到工作这事事实上和辅导员关系不大,可任务就是任务,就业率提不上去,那就会挨批。
为了这点业绩,辅导员和老师们可以说是大显神通,能帮着找工作的就尽量找,哪怕工作不合适,最后辞职,也可以说成是学生自己不想干,仍算就业业绩。
校招实在混不过去,那就忽悠学生们联系联系亲戚的单位,能挂个职就挂个职,但凡能领一个月工资,都算糊弄过去了。
要是实在两条路都走不通,便只能像现在这样,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人脉关系,比如联系老同学,老朋友……又或是曾经的学生。
每个人脉塞两三个学生进去,就业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当然了,桂东也知道事情成功率不大,做好了被断然拒绝的准备——现在岿光集团已经成为了金海市的龙头之一,这面子人家可未必会给。
愿意投简历到这种大企业的人也绝不会在少数,哪来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空余岗位”?
谁不知道以上就业方案都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的学生,绝对称不上优秀?
所以就算杨若谦不给面子,桂东也必须全程赔笑,绝对不能得罪了这个大老板。
这次谈不成,态度摆好一点,下次,下下次……只要能成一次就是赚到。
如果现在恶了人家,以后都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了。
搞懂桂东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之后,杨若谦顿时有些高兴——原来是被淘汰了无数轮的,可爱至极的学弟学妹们啊,早说嘛!
这正是公司急需的人才。
误会解除。
上一次社招,杨若谦试图招募一些混子,把电竞产业的周边交给他们营业,结果组成的团队非但没有把项目搞黄,反而越来越风生水起了。
这一次杨若谦决定吸取教训,不搞什么社招。
直接校招,把各种新项目交给只会纸上谈兵的应届毕业生,而且还是成绩不好的那一批。
准不会有错!
实话说,岿光集团从成立到起飞所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短暂到杨若谦还没来得及组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校招。
之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总是看着其他公司的人来自家学校校招,现在能校招别人,还是学弟学妹,总有一种很好玩的新鲜感。 ↑返回顶部↑
“桂老师你可真会开玩笑,咱们金海大学学生,去哪里不是高就,何必来我这小破作坊找工作?”
作为辅导员,其实类似求人的事情桂东做了不少遍,直接被冰冷拒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早已练就了一副堪比城墙拐角的脸皮。
他轻轻咳了两声:“哎,有部分学文科的学弟学妹们,暂时没能找到符合心意的工作,你放心,都是很优秀的学生!态度都很好!”
听到这句解释,杨若谦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毕业即失业的那一批毕业生啊……
如今大学毕业生一届比一届多,学历通胀越来越严重,哪怕是金海大学这样的学校,也是会出现“待业”情况的。
在专业壁垒不那么强的文科中,“待业”情况会更加严重,就算找到了工作,工资待遇可能也和毕业生们想象中的差距有些大。
心理落差一下来,可不就只能待业了。
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是硕士毕业生,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然而,毕业后的就业率,可是要算进业绩里面的……哪怕学生找不找得到工作这事事实上和辅导员关系不大,可任务就是任务,就业率提不上去,那就会挨批。
为了这点业绩,辅导员和老师们可以说是大显神通,能帮着找工作的就尽量找,哪怕工作不合适,最后辞职,也可以说成是学生自己不想干,仍算就业业绩。
校招实在混不过去,那就忽悠学生们联系联系亲戚的单位,能挂个职就挂个职,但凡能领一个月工资,都算糊弄过去了。
要是实在两条路都走不通,便只能像现在这样,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人脉关系,比如联系老同学,老朋友……又或是曾经的学生。
每个人脉塞两三个学生进去,就业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当然了,桂东也知道事情成功率不大,做好了被断然拒绝的准备——现在岿光集团已经成为了金海市的龙头之一,这面子人家可未必会给。
愿意投简历到这种大企业的人也绝不会在少数,哪来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空余岗位”?
谁不知道以上就业方案都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的学生,绝对称不上优秀?
所以就算杨若谦不给面子,桂东也必须全程赔笑,绝对不能得罪了这个大老板。
这次谈不成,态度摆好一点,下次,下下次……只要能成一次就是赚到。
如果现在恶了人家,以后都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了。
搞懂桂东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之后,杨若谦顿时有些高兴——原来是被淘汰了无数轮的,可爱至极的学弟学妹们啊,早说嘛!
这正是公司急需的人才。
误会解除。
上一次社招,杨若谦试图招募一些混子,把电竞产业的周边交给他们营业,结果组成的团队非但没有把项目搞黄,反而越来越风生水起了。
这一次杨若谦决定吸取教训,不搞什么社招。
直接校招,把各种新项目交给只会纸上谈兵的应届毕业生,而且还是成绩不好的那一批。
准不会有错!
实话说,岿光集团从成立到起飞所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短暂到杨若谦还没来得及组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校招。
之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总是看着其他公司的人来自家学校校招,现在能校招别人,还是学弟学妹,总有一种很好玩的新鲜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