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第381节(3 / 4)
常芷晴叠起腿,笑道:“这是综艺的第一集,爆点还没那么多,第一个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求职者。中等211本科毕业,成绩中等,能力也中等……其实放在求职市场已经很不错了,但这里是综艺嘛,你懂的。”
“话说你也可以去台下看看啊,作为岿光集团老板,节目组估计恨不得你过去一趟呢。”
杨若谦摇摇头:“啧,他们不是希望我过去,是希望我过去之后看看月府集团那边的反应……我们两家公司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话说,我们和他们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
“早就忘了……我感觉是多重因素的结合吧。”
就比如反月府魔怔人林曹,只要提到月府集团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做出不理智行为……
说着,常芷晴双击了一下屏幕,综艺继续播放。
嘉宾席上,几个服装各异的嘉宾端端正正的坐着,用打量的目光看着台上正在演讲的求职者。
七个嘉宾里面,有岿光集团的陆舒媛,有月府集团的某领导,甚至还有高耀集团的总经理。
和以往不同,成宇集团这次没有加入综艺。
针锋相对的企业有两家就可以了,再多就会影响观感。
“啧啧,邵一奇他爹居然舍得把总经理这样的人安排进综艺里面?”
常芷晴一边看一边说道:“他听说我们公司也要参加,所以才把总经理安排过来了……你是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想一窥我们招人的标准。”
其他公司想知道岿光集团的招人标准,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才能做到精准无误招到这么多人才的。
求职者和观众,特别是那些被岿光集团拒绝过的人,更是非常希望看一下岿光集团的招募标准。
说到这里,常芷晴忽然顿了一下,露出一个思索的表情:“话说,我们公司的招人标准到底是什么?”
作为老板娘,她突然发现,好像自己也不太清楚杨若谦和人事部的招募标准是什么。
公司也从来没出过什么文件,有过什么硬性标准。
比如学历,比如工作经验,又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
只是没有规定就算了,甚至就连杨若谦本人的操作,全公司上下都没一个人能看得懂。
有的时候能看到杨若谦招学历很高,履历极为漂亮的人进公司;有时候又招一些完全不明所以的人进公司,负责很重要很重要的项目。
比如负责《金海市首富》的副制片人,就是杨若谦在吃饭的时候随便招的,连最基本的学历和工作经验都没问一句。
指望员工从杨总的行为找到什么规律,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杨若谦看着屏幕,随口胡扯道:“没有硬性标准,只要适合岗位,条件再差都可以招。如果不适合岗位,条件再好都不招。”
“你这话说的……”常芷晴忍不住吐槽一句,“这不是因为确认一个人适不适合岗位的成本太大,所以才有各种硬性要求吗?”
从个人角度来说,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工作能力未必就比成绩差一些的求职者强。
可是从统计学,从概率的角度来说,在成绩好的人群中选择出适合岗位的员工概率会大于其他。
先规定一个硬性标准,筛选成本就会低很多。
在常芷晴吐槽的时候,屏幕上的综艺也还在继续播放。
“……” ↑返回顶部↑
“话说你也可以去台下看看啊,作为岿光集团老板,节目组估计恨不得你过去一趟呢。”
杨若谦摇摇头:“啧,他们不是希望我过去,是希望我过去之后看看月府集团那边的反应……我们两家公司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话说,我们和他们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
“早就忘了……我感觉是多重因素的结合吧。”
就比如反月府魔怔人林曹,只要提到月府集团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做出不理智行为……
说着,常芷晴双击了一下屏幕,综艺继续播放。
嘉宾席上,几个服装各异的嘉宾端端正正的坐着,用打量的目光看着台上正在演讲的求职者。
七个嘉宾里面,有岿光集团的陆舒媛,有月府集团的某领导,甚至还有高耀集团的总经理。
和以往不同,成宇集团这次没有加入综艺。
针锋相对的企业有两家就可以了,再多就会影响观感。
“啧啧,邵一奇他爹居然舍得把总经理这样的人安排进综艺里面?”
常芷晴一边看一边说道:“他听说我们公司也要参加,所以才把总经理安排过来了……你是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想一窥我们招人的标准。”
其他公司想知道岿光集团的招人标准,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才能做到精准无误招到这么多人才的。
求职者和观众,特别是那些被岿光集团拒绝过的人,更是非常希望看一下岿光集团的招募标准。
说到这里,常芷晴忽然顿了一下,露出一个思索的表情:“话说,我们公司的招人标准到底是什么?”
作为老板娘,她突然发现,好像自己也不太清楚杨若谦和人事部的招募标准是什么。
公司也从来没出过什么文件,有过什么硬性标准。
比如学历,比如工作经验,又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
只是没有规定就算了,甚至就连杨若谦本人的操作,全公司上下都没一个人能看得懂。
有的时候能看到杨若谦招学历很高,履历极为漂亮的人进公司;有时候又招一些完全不明所以的人进公司,负责很重要很重要的项目。
比如负责《金海市首富》的副制片人,就是杨若谦在吃饭的时候随便招的,连最基本的学历和工作经验都没问一句。
指望员工从杨总的行为找到什么规律,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杨若谦看着屏幕,随口胡扯道:“没有硬性标准,只要适合岗位,条件再差都可以招。如果不适合岗位,条件再好都不招。”
“你这话说的……”常芷晴忍不住吐槽一句,“这不是因为确认一个人适不适合岗位的成本太大,所以才有各种硬性要求吗?”
从个人角度来说,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工作能力未必就比成绩差一些的求职者强。
可是从统计学,从概率的角度来说,在成绩好的人群中选择出适合岗位的员工概率会大于其他。
先规定一个硬性标准,筛选成本就会低很多。
在常芷晴吐槽的时候,屏幕上的综艺也还在继续播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