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第49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内部电话,应该是前台打过来的。
  杨若谦接了起来,问道:“什么事?”
  前台妹子的声音传来:“杨总,有个学校的学生、老师和校长想当面感谢您,请您去讲话,您有这个时间吗?齐秘书让我直接打电话问您。”
  啥玩意?之前大学的辅导员又来了吗?
  杨若谦愣了一下,追问道:“什么学校,人叫什么名字?”
  前台妹子报了一串非常陌生的名字,很明显不是金海大学那位辅导员。
  听着这些完全不认识的名字,杨总人有点晕:“等等,这些人是谁?我认识他们吗,他们就感谢我?”
  前台小姐停止念名单,提醒道:“杨总,您还记得您之前设立的慈善基金吗?”
  第453章 成才后离我越远越好哈
  慈善基金……慈善基金……
  杨若谦不可能不知道这玩意。
  这基金曾一度成为杨总的救命稻草——虽然这根救命稻草和其他的救命稻草一样,最后都没起到什么作用就是了。
  对于慈善基金具体的流向,杨若谦基本是不管的,除了上次到鸟不拉屎的山区拍电影的时候他主动调过一次基金外,其他时候都有专门的员工来处理这笔钱。
  说是不管,杨若谦对标着“慈善”名头的钱也并非完全放任手底下的员工去处理。
  万一出一个意外,丢的是他杨总的人。
  总不能钱没亏出去,还把人丢出去了吧?
  公司里正常的资金可以大手大脚的花,但慈善基金里的钱绝对不可以。
  这个账户里每一分钱的动用,都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最高审批者就是杨总本人。
  像什么300万一个的马克杯,9万元一袋的螺丝,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杨若谦的眼前。
  而且,杨若谦还要求这笔钱务必以资源的方式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头上,不可以把现金给出去,更不可以让第三方的中介来包办处理。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慈善基金被贪墨,还可以以工作量巨大的借口,为公司新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
  离开了所有“中间商”,直接点对点落实慈善项目,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的。
  如何确定受助者真实得到了帮助?如何确定物资中途有没有遭到“损耗”?怎么判断这些救援会不会被一些受助者不怀好意的亲戚巧取豪夺?
  有很多情况是很少出现的极端情况,但只要有可能出现,杨总就能够为此设立岗位,强行开一份工资出去。
  而且真正意义的做慈善,往往都要到一些很落后很贫穷的地方,那种地方别说机场高铁站,有的地方就连开车都困难。
  又需要处理慈善基金,又需要跋山涉水的岗位,给点高工资非常合理。
  再说,这个岗位和公司其他高薪技术岗位那种钱给的多,员工回报更多的高风险模式不同,负责落实慈善基金的员工基本就处于一个被永久流放的状态,根本不担心他们会搞出什么大新闻。
  其他员工如果干的太出色,杨总还会以10佳员工的名头,要么把他们升职到一个毫不相关的部门,要么给一个旅游大套餐,让他们眼不见心不烦。
  而慈善相关的员工,直接自带流放属性,省时省力省心。
  要不是慈善基金数额被严格限制,杨总恨不得这样的岗位多开设一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