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是能跳四周的,有的人其实成功率低到一天都不一定能出一个,翻来覆去,可以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数来数去只有那么四五个人,还无法站在前列,一升组就打不过了。
  楼翎是最有希望的,可他今年连大奖赛总决赛都没有进去。
  易儒也是被期待的,但他的四周跳很不稳定,3a也是勉强。
  很多青少年组的男单选手们,至今还把2a放进节目里,不是人人都会跳3a,这很难,对于女单来说特别难,对于他们而言也并不容易。
  普通选手与一线选手,技术动作是有壁的。
  所以教练们会高频率地提到丛澜,提她那让人羡慕的3a,提她训练的高效,提她雷打不动的坚持。
  不是每一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地奔跑,他们会累、会想歇一歇,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会在训练中偷懒,说是在冰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实际连丛澜的一个半小时成果都比不上。
  她练3a最猛的时候,一分钟可以跳一组的量。
  一组是十个。
  摔倒就爬起来继续,落冰了就迈步接上继续,高强度地练习让观看者震撼。
  虽然这样的节奏无法持续,但这是她的能力。
  上半年,丛澜连去外面冰演,也趁着彩排的间隙里,在那小小的冰场上跟于谨赶训练。
  冰演场地比赛用的要小很多,单跳还好,连跳的时候第一个结束就差不多到场边了,最初不习惯,没刹住车要收腿,丛澜摔到场边最近的观众席上,磕得右小臂豁了大口子。
  于谨带她去上药,回来后铁青着脸去把那里的杂物和椅子搬开,赞助品牌的logo展示板都给挪到了一边。
  丛澜还笑着说没事。
  别人几分钟跳一个,她玩命儿地跳到筋疲力竭,就算排除掉晚上意念空间的加练,就凭这个,她也远超国家队里所有人的训练量。
  训练看的不是谁在冰面上待得久,而是谁的效率高。
  跳跃以外,方晨这里的两个滑行教练穿插授课,丛澜自最初只有速度而缺乏稳定,到现在的稳健流畅,谁都能看出她的进步。
  这都是她稳扎稳打,一步步练出来的。
  燕式平衡的九个姿态,没有人比她做得更好,姿态转换的流畅与稳定,也没人有她优秀。
  其他的教练也很喜欢丛澜,更喜欢趁她在场的时候,对自己的弟子耳提面命。
  旁边有人在奋斗努力,身前是教练的或苦口婆心、或言语刺激,双重夹击之下,一般来说,现场的运动员都会迸发出一股无名的力量,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训练效率。
  就像这个时候的丛澜。
  4t之后,正在练习的孩子们,全都激动了起来。
  男单:丛澜都可以了,我还不行,这像话吗?
  女单:丛澜都四周了,我连个3lz都不稳,我还休息什么啊!
  一群人握着拳头散开,跟着教练继续训练。
  丛澜还在场边趴着,笑吟吟地看着自家教练:“嘿嘿,我居然跳出来4t啦!”
  这是可以记录在历史里的一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