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52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丛澜:“我觉得很好,将花滑数据化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技术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辅助裁判组展开工作。
  毕竟一整个比赛下来,时间长任务重,对裁判组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花滑技术动作很多,短节目和自由滑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像是一个跳跃,需要在一两秒内判定它的种类、评判进入滑出、研究轴心、细查落冰姿态……而且一共有七个等级,这样的话在评分的时候又要依照更细节的规则,来给出分数。时间紧,考验深,裁判组确实很累,要是出错就不好了。
  还是依靠科学技术更稳妥一些。”
  媒体:“那你觉得以后ai可以代替裁判进行打分吗?”
  丛澜见识过ai的发展,她也知道疯狂投喂自我学习之后ai能有多厉害,尤其是她自带虚拟空间,wings这些粗浅的内容在里面只是非常小的一方面而已。
  “为什么不可以?相较裁判,ai可以做到一秒内构建模型解析技术动作,只要愿意去做没有做不到的。就连艺术性都可以框定范围让ai自我学习进化,这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她道。
  媒体呆住了。
  丛澜:“排球网球赛场可以引进鹰眼系统,花滑赛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鹰眼?这技术并不算多难。”
  就是贵而已。
  isu穷逼罢了。
  而且isu不搞这个的一点很简单,真要是让ai来做裁判了,那这群人怎么使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
  于谨在一边感慨:孩子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瞧瞧,这一通叭叭的,多损呐!
  isu派出来的裁判要是真的都这么大公无私、兢兢业业,怎么可能会骂得坟头草都百八十米高?
  丛澜不知道裁判乱打分吗?
  她当然知道。
  她就是故意的。
  但她这话说的很冠冕堂皇,还特别的为isu着想,多么善解人意一选手,不夸两句过得去吗?
  末了,丛澜还一副特别期待的样子:“所以我的数据如何?你们见到了吗?你们觉得ai技术未来有可能被引入到国际滑联督办的赛场中吗?”
  媒体们:“……”
  你数据很好,我们见到了,但是我们觉得不可能。
  反客为主的丛澜将问题抛给了他们,见这几十人尴尬,她淡定地瞥了一眼不远处站着的于谨。
  本次参赛的丛澜也罢沐修竹也好,大家的共识就是:压根不知道比赛转播里会有数据解析,赛后采访必须谨慎,以免让isu抓住张简方的错处。
  张简方很爽。
  他邀请来的裁判组是比较公平的,这次丛澜的打分也不是很难看。
  说有没有水分、有没有打压,可以对比来看,新赛季p分低是公认的,丛澜37开打很没有道理,因为她的水平不比上个赛季弱。
  但可能是isu对裁判有了一致的要求,所以今年都这样。
  公平吗?
  不公平。
  凭什么满分接近满分的水准,要被人为压下来?
  接下来就看其他人的打分水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