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简方:“你好好教!给地方队教练的奖励也要落实!我回头催一催姜意!”
  丁教练手下确定要新收的,就是这么三个人了,也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能赶得上京张冬奥。
  张简方期待地看向于谨:“你呢?”
  沈韫玉是一个梯队的未来,但距离有点远。
  她还就是一个人,太少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跟冰迷们说的一样,国内不缺十二三岁适合参加冬奥会的女单运动员,缺的是技术实力足够的。
  于谨二话没说,给了一张表格。
  表格上有六个人的名字,是他挑出来的京张周期jr组别的选手。
  于谨:“她们补位的是丛澜到梅山雁这个阶段的空白,要更靠下一些。苏芯她们的实力在后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六个人是他和丁教练商量过后,决定联合培养的京张上半个周期的补位选手。
  也就是说,这会是一次正式的联合教学,能飞出来的就是能在花滑上走得更远的。
  飞不出来的就只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要被于谨、丁教练等人手下的运动员给按在原地动弹不了。
  桑莹周妍宁洛蓓蓓,三人是升组的sr当下。
  这六人,是jr组的当下和京张后半周期的未来。
  张简方细细研究:“四个国青队,两个青训营。”
  每个人的后面标注了单位,选拔的依据是队内赛成绩,有两个人标注了青训营。
  张简方:“你自己确定不收了?”
  于谨挠挠头:“我跟丁教练组了个小组,这不算收了吗?”
  张简方:“她们的指导教练以后就是你们俩吗?会不会有被忽视的感觉?”
  于谨平日也会帮丁教练训练学生,队内的单人滑教练不是只需要管理自己的学生,而忽视其余的运动员。
  主教练负责学生的主要训练,跳跃教练、滑表教练针对性补充。
  在别的运动员那里,于谨就是这个跳跃教练。
  但在教练一栏正儿八经地写上于谨两人的名字,这六个人算是第一批。
  所以这些人如果觉得自己是特别的、被期待的也行,跟张简方说的那样,认为自己是不是被排除在外、不配成为教练的徒弟,这种想法好像也可以有。
  张简方:“爹不亲娘不爱。”
  于谨:“……”
  丁教练:“……”
  不会形容可以不用形容。
  这是于谨一直想做的尝试,他有点想将教练的标记从单人修改成为团队。
  不需要要求一个教练是全能的,只要一方面是足够的就可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