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7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邢寄风:“我们那个时候不知道,原来训练完是要做那么多东西的。”
  没有理疗,只有彼此的不标准按摩。
  哪儿像现在,连深雪都有专门的理疗师,每天就属他们的工作最受欢迎。
  “时代变了。”邢寄风感慨,“真好。”
  陆心怡好像有点知道,为什么邢寄风提起比赛,提起冬奥,会这么兴奋了。
  他曾经走在这条路上,因为现实,被迫停下了脚步。
  多年以后,他见到这条崎岖小路变得宽阔平坦,冷清的氛围变得热闹起来,从孤单到同行,身边影影绰绰,名为花滑的树木枝繁叶茂。
  邢寄风低沉了十几秒,恍然,连忙道歉:“对不起啊扯远了,我继续跟你说比赛。”
  俱乐部联赛以业余选手为主,分作两个年龄段,同时也分成了业余、专业两类组别。
  归属在俱乐部名下的滑冰爱好者,交了报名费之后,也可以选择作为业余选手里的“业余”来参赛。
  该赛事举办的第一届,国家队和省队的人去参加热场了。后来,冰协改了参赛制度,只要是记录在册的运动员,都不能参加这个赛事。
  邢寄风:“最初是三站,现在已经扩到六站了,最后会有一个总决赛,差不多就是全锦赛前后举办。”
  陆心怡好奇:“怎么界定这个业余的标准呢?”
  邢寄风:“大多是半学习半读书,冰协也是前年出了一个规定,让走业余的孩子们去做一场考核,到时候给发一份证书,也将名字记在了冰协那边。”
  确定走专业的话,再到市队考核就行,到时候会转成专业运动员。
  业余选手的水平不一定很差劲,深雪内部也有十几岁的四五种三周都掌握的孩子。
  全国赛事里,他们也拿到过不错的排名。
  陆心怡:“那为什么不走专业呢?”
  邢寄风:“男单这样的水平不够,只会三周不会四周而且滑不下来整个节目,走不了专业。说白了,会跟精通,是两回事。”
  训练里偶尔出了一个3lz,就可以高呼“我跳出来了”,也能够在之后对外宣扬“我很厉害”,但她们自己也知道,这是不作数的。
  就连专业运动员里,也分为丛澜的3a、其他人的3a,可见这技术水平在不同人之间的差别。
  邢寄风:“有的是各种原因吧,不想让孩子那么辛苦,要不就是家长作妖……反正水平最好的肯定在国家队,这个是没跑的。”
  国家队的资源最多最稳定,能进去的人基本都会选择到国家队里去。
  邢寄风是想说,尽管只是业余比赛,但她们的孩子实际在训练方面很下苦功。
  俱乐部联赛里,冰舞稍弱一些,单人和双人的人数完全能撑起来整个专业组。
  更别说里面还有各种爱好者,说是sr的年龄段,实际上在“业余”分组里,哪怕是三十多岁的人,连一周跳都勉强,只要喜欢就可以报名参加。
  张简方就是在说,我们欢迎所有喜欢花样滑冰的人的到来。
  被逼着练花滑的孩子们,也终于有了机会对家长说,“你参赛我参赛”,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叫做花滑的苦。
  之所以叫它“蛋糕赛”,就是因为这个比赛在这些年来的耕耘之下,于花滑圈内已经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赛事。
  每一次的总决赛现场都会挤满了人,分站赛大多是在商冰里举办,但总决赛会特意找个体育馆浇冰,里面还有赞助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