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72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谨:“都一样都一样。”
  全数据的话就是丛澜他们几人加上与中国冰协合作的少数运动员,其余的参赛者数据就只能从现场的布设以及isu官方转播视频里得到了。
  于谨伸了个懒腰:“最麻烦还是新规则,我发现它就有点针对我们的系统。”
  丁教练泡了杯枸杞:“怎么说?”
  于谨:“你看啊,规则改了许多,执行力度参差不齐,虽然这点儿也跟以前类似吧,但这样的话,winsg的数据结论与实际的成绩,是对不上的。还可能由于不同的比赛、裁判不同的评分尺度,导致新规则越来越乱,我们的人知道是因为主观性嘛?但机器不知道啊!”
  wings开始冗余,然后出现问题,最后对这个新规则的预测变得一点都不准。
  在严格执行技术手册的条款以外,wings也会对即将或正在进行的比赛做模拟,预估参赛选手的成绩。
  算是一个同赛事选手不参与的队内模拟考吧!
  只要数据量足够,像是跳跃的稳定性成功率得分区间等等,都是可以模拟出来的,那么竞争对手的大概成绩与排名,就能出个名单了。
  也不是图这个名单的正确性,主要是想给队内的孩子估一估分数和排名,让没有比赛的人提前演练,训练场当做模拟场。
  把isu的赛事当做高考的话,那这就是一模二模三模了,与外校单方面联考的那种。
  这群科研项目组的人,一天天的可勤奋了,于谨他们没有要求,都能创造出自己的要求来。
  郝静柏原来的那个教练,现在还在学怎么用队内的科研组产物呢,包括但不限于wings。
  丁教练:“高科技的东西熟练的话,用起来挺方便的,就是这个熟悉的过程是真的让我头疼。”
  于谨:“谁说不是呢?我上学时候都没那么认真,期末考都是抄别人的,现在让我去学操作和看报告,天啊,要了我的老命。”
  埋怨归埋怨,教练组的所有人还是很喜欢队内这些高科技的。
  好用啊!
  谁能不喜欢wings呢?
  它这么靠谱。
  ·
  女单短节目之后,有很多人针对赛事不公发声,当时出了很多技术贴,从各方面来讲述参赛者得分的混乱。
  自由滑比完,也是如此。
  但这不是官方的数据,没有冰协和isu的背书,技术粉测算得再精心再正确,也一概被打为了野路子。
  不过有心的人去翻阅,是能够看出来这些技术分析贴确实言之有物,并非一些人所说的,是在胡咧咧。
  比张简方更热爱wings的,一定是这群技术粉们,她们可太喜欢这个冷冰冰的系统了!
  哪怕coc上wings的相关设备过于庞大繁琐,占据了一些vip位置,还影响到了小部分座位的视角,但大众对wings的容忍度非常高,就差抱着它的系统喊“乖乖”了。
  科研组的技术人员更换调岗频率并不高,这年头不管搞学术还是正职工作,能有个不错的环境就很不容易了,没多少人会来来回回乱窜。
  再就是科研本就要耗时间,大家也都习惯了。
  所以这群人里,跟去sa的那几位,有些冰迷中的技术粉是很眼熟他们的。
  哪怕换了新衣服,洗了洗头,但那份科研带来的颓靡、成仙儿、兴奋等合为一体灌输进入技术人员的气质,是无法更改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