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78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什么不停下来,用这些时间去磨新的跳跃、已有的技术动作?
  整套节目的提分区间太小了,拿宝贵的训练时间换别的岂不是性价比更高吗?
  但丛澜就是想要这样做。
  她的技术动作不是全然的满分,也无法确保自己每一个跳跃都是goe加满的状态。
  她在追求,也无法强求,因为每一步都是水到渠成。
  只是她在挖渠的过程里,是那么的艰辛。
  为整套节目去打磨技术动作,将编排拆散了全心意地打磨每一个技术动作,这是不一样的,带来的效果也不同。
  若给丛澜半场的滑行,她能有八成的把握自己跳好3a,跳出来近满分goe的4lz,落冰尚未面世的4lo。
  但放在编排衔接里,为了前后的动作,为了契合音乐,也为了整个节目的呈现,她没有这样的“半场滑行”,更无法在最稳定的状态里起跳。
  想要让节目的整体性变得更好,所以她连着编排衔接一起练跳跃。
  很累,但不会考虑什么性价比。
  她如果只是在乎性价比,那就不会走出这条独属于她的花滑之路。
  日复一日,在这“80”横空出世的一天,尽管goe上并不都是满分,但冰迷们不在乎,她们只是有了更深的感触。
  这个感触就是,果然,不是谁都能叫丛澜的。
  自此,“小丛澜”、“丛澜二号”,这些称呼再不会被人提起了。
  满分是一个巨大的荣誉象征,也是实力的绝对展示。
  谁配得起“小丛澜”这样的认证?
  这不是一个玩笑的称呼,这是无边无际的压力。
  ·
  回到后台的路上,见到的所有人都朝着丛澜行注目礼。
  认识的人还会笑着与她打招呼,开玩笑喊一声“80分哦”。
  丛澜欣然接受。
  于谨能听懂英语,但加拿大这边还流行法语,好些人都会这个,他就根本听不懂了。
  后面又多了别的语言,他脑子不消片刻就真正成了浆糊。
  不过没关系,听不懂可以意会!
  丛澜一边跟人回复,一边扭头看他:“你答应得好爽快,那你去。”
  一路上都在跟陌生人社交的于谨茫然:“啊?我答应什么了?”
  丛澜:“人家要你合影签名。”
  于谨:“……”
  丛澜哈哈大笑:“让你听不懂还嗯嗯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