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6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张简方的倾向也会成为新阶段的花滑部趋势,于是,虽然两个配合的新班子没一口气建成,但也至少初具雏形了。
  丛澜的曲目之外,队内的大部分人也成为了两个班子的练手协作的机会。
  而这些总数过百人的团队中,不单有中国人,还有形形色色的外国人。
  与20世纪的领导方针相比,张简方认为当代根本就不适合什么“纯血中国团队”,他要的是成绩和发展,面子这种东西他不在乎。
  大清闭关锁国亡得多惨,他又不是没学过历史。
  ·
  而,哪怕有临时组成的精英团队帮助,丛澜的长短曲进度还是不太顺利。
  《朱鹮》短节目的编排尤为不顺。
  丛澜有自己的想法,她想侧重人与鸟儿,也就是人与大自然的休戚与共,聚焦在这个层面上。
  之前的《风暴》,阐述的其实也是大自然的话题。
  当时的方向在于探险,虽然也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但它与朱鹮这个题目差别是很大的。
  人在南极这种恶劣环境下,遇到的危险来自大自然。
  朱鹮的栖息地缩减到族群几乎要灭绝,它们遇到的危险来自人类。
  这个时候,人类的探索变成了朱鹮的危险本身。
  时代在发展,探险的脚步不断,那是人与自然的追逐,是面临极端环境下的坚决;
  可生物族群是受害者,人到的地方带去了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导致自然环境产生了变化,影响到了这个星球上的邻居们。
  《风暴》讲述人的不放弃,《朱鹮》却要人退后一步。
  但两者也不是完全不一样的。
  编曲方面丛澜更想讲述朱鹮的栖息地被破坏到人类有意识地保护,最后人与朱鹮和谐共生,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
  于是就势必会缩减《人寰共生》的选曲片段。
  不断地做调整是一件很消耗人的事情,对编曲和编舞老师是这样,对丛澜也是。
  《皓月》的成功高度,举世罕见,更是她自己都无法推翻的一座高山。
  这样的既定历史,让丛澜对自己的要求再度拔高。
  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自己已经到达了最高的山巅,那么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试图再去攀爬下一座依旧这么高的山呢?
  丛澜要做的,不单单是同等高度的山。
  之前,在对wings的简单介绍中,解说员曾提及了丛澜的打分,表示并非故意给她高分满分,而是因为丛澜的水平确实超过了现有的满分,这样一来,她就算比以前的自己表现弱了一些,也还是可以得到现行规则中的满分。
  为了清晰地表达这个观点,解说员拿来了一瓶500ml的水,和一个只有200ml容量的杯子。
  这样的对比很容易理解。
  哪怕丛澜的发挥无法维持在500ml,她的400ml、300ml,乃至于200+ml,都会超过杯子的容量。
  丛澜继《皓月》之后,不是在追求这个200ml,她想要的还是500ml,甚至更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