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8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卓铮猛猛记下,为自己的解说事业积累笔记。
  谁懂啊退役这么多年裁判证都考了现在还要再学当解说!
  卓铮:老天无眼啊!我不喜欢学习!
  第472章 转变
  于谨对这一站的成绩还是非常有期待的。
  丛澜她们的日常是训练和恢复, 教练的日常就是训练和复盘。
  五个gp分站赛的视频,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主要还是看单人的,毕竟他目前重心在单人的两项上。
  冰舞实在是不搭嘎, 双人的话他带队练单跳,只不过跳跃一方面也不全然是他们这群单人教练负责, 因为双人的跳跃规则细节与单人的有一定区别, 他们只算是打辅助。
  张简方前两年kpi考核一波又一波, 到最后, 双人组的跳跃教练换了五轮, 现在是一个名叫陆司娜的担任了双人组主教练。
  以她为核心,双人组构建了全部的教练团队。
  在单人这边,于谨是老大, 去双人那里支援他只能是个侧边站的。
  这很正常, 术业有专攻, 于谨在冰舞组连话都说不上。
  不过, 茱迪是例外, 因为她是所有项目的滑表教练,如果与其他教练有冲突,在曲目方面她可以一言堂。
  张简方这次被举报, 其中一点也是队伍冗余支出庞大, 因为他们发现, 现在的花滑部整个教练组比四年前要多出一倍的人,比索契之前要多两倍有余。
  而这已经是他裁撤了不少人, 替换多次, 才达到的现状。
  于谨没觉得人多, 他挺喜欢现在这样的组合,想要什么就能来什么, 这边他打算给孩子们筹谋发育关,那边体能教练、各个专项教练、营养师、器材组等等,全部能在短时间内到位。
  非常有效率,根本不会出现曾经那种计划都搞半天了,落地处处掣肘的惨淡情景。
  论人数,现在太多了;
  论效率,称得上一句如臂使指。
  最贴近他的丁教练,两人这边说着要给景筱曼改动作,第二天就能直接在训练场实现。
  这种想要就有的,根本是梦里的场景。
  除了看比赛以外,于谨他们有时间的话也会关注一下外界的舆论。
  以前是不在意的,现在不行了,原因很简单——时代在发展。
  拿京张周期去比温哥华周期,别说花滑了,整个世界都是截然不同的。
  差距太大了,不跟随时代就会被抛下。
  看,isu没跟,这不就被迫滚下去了吗?
  他注意到有人说,选站方面还是太倾向出名的女单,对新升组的小女单不在意,特别是跟着丛澜的,竞争压力这么大怎么就不知道避避呢?
  于谨他们当然考虑了。
  丛澜没参加去年的世锦赛,但她依然世界排名第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