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4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天天都见?
  丛澜还真是冷不丁发现,沐修竹长大长高了许多:“你之前就这么一屁点儿大。”
  她比划了一下, 沐修竹叫屈:“才没有!我之前也不是就到你腰!”
  丛澜敷衍道:“一种夸张的手法, 你好计较哦!”
  沐修竹:“我身高都没一米八了, 我总得计较计较一米六吧!”
  练花滑会压抑生长的,这个确实是真相, 运动员退役后一部分人都会再长高一点点。
  男女都有这种可能。
  沐修竹现在是一米七多, 他长不到一米八挺合适练男单, 要不然体型变化大,一些技术都会丢失。
  2018赛季发育关丢技术就丢得很惨, 去年也就是稍微好一点,不过他发育关比丛澜好过,男单在这方面真的得天独厚。
  丛澜安慰他:“你穿上冰鞋一米九。”
  沐修竹嘟囔:“那也还是没有的。”
  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在的。
  ·
  现在选比赛的城市和场地,要求还挺多。
  不过最关键的几条是训练场与住宿区。
  酒店用作隔离的比较多,人员也复杂,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也就上去了。
  训练不能断,所以要确保来参赛的选手都能排到一定的上冰时间。
  这时的训练与往常赛事的练习安排不同,后者努努力一块冰也能满足所有选手的需求,但现在都提前一段时间到赛场,那么,训练的日子也就变多了。
  一天半个小时的冰时,对很多人来讲都不够。
  两块冰的场地,是必须的了。
  体育场不能住人,周边的酒店能包下就尽量包下,大巴车专线定时接送,哪怕可以外出溜达也不要去了,确保参赛队伍都是安全的。
  场地内的空气流转、消毒等等,也得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闲置的训练场所里,冰场和宿舍离得近,可能都在一个园区里,距离和管控上倒是方便,但这种地方年久失修或者废弃,条件一般都不太好。
  故而,九月份的前面一两场比赛,还有不少人吐槽赛事办得毛病多,总是这里那里有问题,对运动员教练员不怎么好。
  现在基本没人说了。
  不是问题没了,而是这么俩月下来,看着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谁都能明白不是花协不努力,是越努力越辛酸,根本就没前两年举办赛事的得心应手。
  但凡有“比赛办得垃圾”的言论,下面都会跟上“不办就不会垃圾了”,和“花协不要看是恶评”的维护。
  对参与到赛事筹办里的工作人员来讲,看到后者属实有点暖心。
  顶着压力干活的人,不会不委屈。
  “谢谢谢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