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6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教练们压力爆炸的时候,头发成把掉的原因也明晰了。
  但他们用到的就不是这么小的传感器芯片了,直接集成了块手表给他们,数据也在wings覆盖范围里实时上传,由柳珈定期检查。
  利弊都有吧,好处是教练不用那么操心了,坏处是大家总觉得时不时都有人盯着自己在看。
  茱迪的平板上,丛澜的各项数据此时就很规律,只比她平日的要稍稍高一点。
  也正常,比赛期间就是这样的。
  这个功能用以规划赛季期间的竞技状态起伏,也极其好用。
  隔壁宫融正在被丁教练做赛前心理辅导,因为她刚才陆地训练一直不太好,心态崩了。
  丁教练这里的红色感叹号“唰”地蹦跶了出来。
  得亏默认静音,不然宫融又得被吓一跳。
  后台镜头的直播间里有人大概看见了丁教练手里的红光,在网上问他怎么回事,是比赛期间还在玩游戏吗?这个教练好不负责!
  丁教练:???
  这部分新功能只有国家队的有,下半个赛季才会推广到省队,如果顺利的话,十四冬会全员用到。
  包括短道大道冰壶等项目。
  但不算这个,只有别的功能的上一代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已经足够让新接触这些的省市队运动员们,感到新奇了。
  褚晓彤和齐妍知道队内在测试这个,不过她俩并没有对外聊起这项新技术。
  丁教练跟褚晓彤打电话时,感慨要是以前能这样,那他就不会让她错过温哥华了。
  他知道褚晓彤的压力大,但他着实不知道当年那个15岁的小姑娘,会紧绷到什么程度,居然能在训练里伤成那样。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身临其境,外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真切感受。
  褚晓彤按下了伤感话题,笑着打趣:“教练啊,我这次真是明白了,什么叫做我们那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总被家长说学习的条件好,这么一看,滑冰的条件简直日新月异到难以置信了。
  哪怕褚晓彤本人也是训练改革的受益者。
  数据也没办法让教练与运动员的角色互换,但可以让前者直观地看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里寻找到解决办法。
  科学、系统,这两个词汇在张简方这十年来的花滑大会上出现的次数不下百遍。
  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ai辅助教学,不接受新时代改变的教练们已经离去了,留下的都是能认识到这两个东西足以带来巨大改革的人。
  现在早已不是孤身作战的时代。
  ·
  如果对比于谨茱迪和丛澜的状态来看,前者的波动要比后者大得多。
  场边的于谨已经有点呼吸不上来了。
  茱迪抓着塑料袋的手指在抽筋,大拇指侧边的肌肉在不住地颤抖。
  “我不行了,我有点不敢看。”她呢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