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103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还跟丛澜感谢,说要不是后者推荐了《冬奥食堂》这个节目, 西妮娅就错过好多好吃的了。
  是的, 这次的冬奥会, 央视专门拍了个综艺“冬奥来了”, 在这个节目里, 还单独开了个《冬奥食堂》的栏目。
  就这底气,足以见得本次奥运村建设得有多好!
  西妮娅还看到了为保障每日的食物新鲜和安全,背后有成百上千人为之努力。
  她原以为只是一个食堂, 简简单单的, 没想到背后的安保措施, 物流转送,每一天都不啻于一场战争的物资输送。
  太强了吧!怎么会有这种严密的布局呢?
  连运送食物都有那么多关卡!
  而且有400多种食材, 餐台都有12种, 里面的美食太多了, 根本吃不完!
  还免费。
  西妮娅顿感自己重要得如同国家元首一般。
  她这次想吃亚洲餐台里的早餐,昨天就已经计划好了!
  丛澜的信息太多, 看到的时候已经坐到食堂了。
  “额……”不好意思,已经吃上了。
  每天的餐食是轮换的,一天在200道左右,24小时供餐,八天一个周期的轮换,一个冬奥赛程下来刚好换两轮。
  丛澜又觉得,比到最后一天也不是不行。
  看,这么多好吃的,连宵夜都有哎!
  平昌的时候吃的那是个啥啊,到最后人都麻了,吃东西就是为了活着,如果是于谨他们自己开的小灶,丛澜感觉都活不下去。
  论吃的,谁能比得过种花?
  没有的,而且为了照顾占比最多的外国运动员,中西餐的占比是3:7,诚意十足。
  丛澜很可惜没在披萨那里见到菠萝味儿的,昨天晚上好像只有玛格丽特皮塞和萨拉米披萨?好像是这俩名字。
  她想看意呆的运动员破防。
  遗憾了。
  机器取代了人工,食物从天花板的云轨而来,丛澜抬头看看四周,哪怕已经在这里吃了两三天,许多人也乐此不疲地惊呼。
  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运用,让机器人可以把食物准确送达每一个餐桌,还不会翻。
  “厉害。”
  “给我拍拍!”
  这是拿着手机在拍机械臂的人,跟着转一圈,与他自己去端盘子没什么两样。
  不过,人类自己端盘子多正常,哪儿比得过机器人呢?
  丛澜把镜头对了过去,拍一圈大呼小叫的人类。
  吃完以后把餐盘收走,出门前去洗手再消毒,换了一个新的口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