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2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他小心地看了一眼曹操,原来父亲,是更加属意二哥的吗?
  “不得已?不得已就能兄弟阋墙?!”
  曹操气不打一处来,任哪一个父亲听到自己的儿子最后反目成仇都不会好受,他简直想把两个儿子一起揍一顿!
  曹植默默无言,想起前些日子还同王仲宣等人在二哥府上对酒谈诗,二哥后来真的会那样对自己么?
  北宋。
  苏轼想到曹植的经历不由得一叹:“陈思与魏文帝本是棠棣,理应相亲,可惜公侯之家,争权夺利间消磨去多少真情。”
  苏辙点头表示赞同:“‘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二人最后落得那般境地,实在令人唏嘘。”
  “天家无父子,何况是兄弟,可惜陈思王的济世之志了。”
  悲情的经历,总是格外令人动容。
  苏辙忽然笑了起来:“反正我和兄长是不会这样的,我们要学《诗经》,棠棣交辉!”
  兄弟嘛,当然要相亲相爱,就像他和哥哥这样!
  【现实生活的局促让曹植格外向往自由的天地,由此催生了曹植式的游仙诗。
  “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登玄渚,南翔陟丹邱。”他想像仙人一样自由驰骋于天地之间。
  曹植认为“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他想要“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
  所谓“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这样自由、无拘束的境地都是曹植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
  天地虽广,他却只在囚笼之中,对仙境的向往,实际就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未央宫。
  刘彻居然很有共鸣:“尘世困顿,怎及得上仙界逍遥,若是朕,朕也想游仙。”
  话音刚落,便看到底下的臣子一个个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他。
  刘彻:……
  “看朕干嘛?朕在认真谈诗不知道吗?”
  众臣:……
  你最好是。
  【根据这样的文学传统来看,李白在诗歌中对仙境的描绘,或许正是表达了他对自由之境的向往。长安虽然美,天子身侧虽然荣耀,但他却是被困住了,李白怎么能被束缚住呢?
  梦游之中,寄托着他的追求。】
  中唐。
  韩愈悠悠一叹,吟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太白是鹏鸟啊!”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一旦欲要展翅,庙堂怎么困得住他?
  【诗无达怙,换个角度,看法便会不同。《梦游》一诗的奇特就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