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3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之问回想了一下杜审言素日里的模样:“应该也很……豪壮吧?”他本来想说拽的。
  沈佺期不那么认为:“时移世易,或许愈发内敛呢?”
  对杜甫诗作素有钻研的元稹叹了口气,和对面的白居易对视一眼,俱是低落起来。
  【大家看ppt。请大家结合注释默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诗以言情,哪个字最能概括诗人的情感?】
  画面一转,众人心心念念想要一探究竟的《登高》诗出现在水镜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嘶~
  宋之问一时没反应过来:“这诗怎么……”和前面那首差别这么大啊!
  前面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面就“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了,杜甫到底经历了什么啊!
  杜审言眉头狠狠拧了起来,刚刚得知自己有个诗圣孙子,写的诗又好又有精气神,他一腔祖父心都没处安放,结果紧接着就看到乖孙“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转变会不会太快了?!
  “是不是你不争气,家道中落了,才让我的乖孙过得这么惨?”杜审言磨刀霍霍向儿子,目露凶光。
  杜闲快哭了:“孩儿哪敢啊……”
  刚刚还意气风发的儿子突然变成这样,他也着急好吗!
  未央宫。
  刘彻皱眉道:“这首诗读来充满衰飒之意,前面所讲几首俱不曾如此,满纸悲凉,实是清秋之作。”
  汉代文学承继楚骚,所作以楚辞体、骚赋居多,文学传统上也颇祖楚地。当年,宋玉以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奠定悲秋之旨,杜诗悲秋,按说亦是沿袭前代。但是,还是那句话,前后差别太大了。
  刘彻面上的轻松褪去,青年意气风发,老年艰难苦恨,好像转眼就把人的一辈子看完了,他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太极宫。
  李世民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杜甫这样,不会也是李隆基造的孽吧!
  夔州。
  杜甫的妻子没忍住抹了抹眼泪,这诗写的,可不就是相公眼下的景象么?
  洛阳。
  李白读完之后也收敛了神色,再次拍了拍杜甫的肩膀:“此诗情绪,尽在一个悲字。”
  和眼下小友的状态,相差甚远啊!
  杜甫也被水镜上自己未来的诗作惊到了,他张了张嘴,颇有些不可置信:
  “后来的我,这么惨吗?”
  作者有话要说:做了个颈椎运动,咔咔响,也是绝了/捂脸1.圣者,通也。——《说文解字》
  2.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司马光《资治通鉴》(忽略这句引用的时代问题/捂脸)
  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4.对《望岳》的解释参考孙绍振老师《沉郁顿挫与精微潜隐》——《望岳》篇5.杜审言,字必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