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7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未有不掘之墓。是非成败转头空,争来争去,真没意思。
  曹丕:……
  正好听到的曹操:……
  想打儿子,又觉得人家说得没错。杨慎的词意显豁,那个罗贯中又把这首词放在《三国演义》的卷首,明眼人一看就懂了。曹操觉得扎心,想起先前楚棠说魏蜀吴三国争来斗去,最后被司马家摘了桃子,可不就是转头空吗?
  另一边的孙权和刘备也有这个想法,打来打去,最后便宜了别人,就……挺蠢的。这不,最后都沦为渔樵笑谈了。
  三家首脑的想法有那么一瞬间重合了。
  【但苏词的影响显然不止一个杨慎,后来,刘辰翁写到:“看取大江东去,把酒凄然北望。”这两句很有意思,两句都化用了苏轼的词,另一句好像出自《西江月》,原句是“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里就改了一个字,刘辰翁,真有你的,逮住一个人可劲薅。】
  噗嗤~
  雅间里的三苏等人忍俊不禁。
  南宋,刘辰翁一张脸又红又白地辩解道:“我这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你这小女子懂什么!”
  【后来文天祥有“大江东去日夜白”,张可久有“懒唱大江东去”,甚至当年总理东渡日本求学时,也有“大江歌罢掉头东”之句,至于伟人用“风流人物”来概括他理想中的革命者,就更是大家所熟知的了。字句之间,隐然可见文心传承。】
  茶楼雅间。
  苏轼遮掩不住唇边的笑意,一旁的苏辙向来不吝于展现自己的“哥吹”属性,当即便夸赞道:
  “兄长词作妙绝,历代诗家竟相袭用,这是诗意的再生,亦是对兄长此词的肯定,兄长不愧为我朝豪放词宗!”
  苏轼摆摆手:“子由言过了。”
  他谦虚着,脸上的笑容却是骗不了人。他没有听漏那句伟人,从水镜播放到现在,他也读到好几首伟人的词,那些词气魄宏大、意境深邃、豪情满胸襟,即使放在唐宋之间也毫不逊色,苏轼早就被圈粉了,此时听到对方还拿他笔下的“风流人物”来代指自己理想中的革命者,心中更是激动不已。
  可惜啊,不能一睹全篇。
  他不禁自语:“风流人物,真想看看他笔下的风流人物。”
  咸阳。
  嬴政眉头微锁,楚棠似乎格外欣赏那位伟人,讲解间总能引入对方的诗句,再爆出些了不得的言论。所幸她这次只提了四个字,风流人物,看起来挺温和无害的。嬴政神情暂松,转而去思考另一个称谓——总理。
  除了伟人,这是第二个出现代称的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这总理,莫非是官职?”帝王冷静的揣测。
  李斯寻思着:“总理诸事,那便是……丞相?”
  那干脆沿用丞相的称呼啊!后世的称谓,变化也太大了。李斯表示不理解。
  嬴政对此不置可否,他负手沉吟,若连皇帝都没有了,又何来丞相?但他们还是需要才人治理,这些人,是怎么出来的,科举么?!
  第67章 念奴娇4
  【滔滔江水引起了诗人的怀古之思,他将目光转向了脚下的土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瑜接过小乔递过来的酒樽,嘴角含笑:“苏轼也是善才。”
  看了那么多诗文,还以为东吴在后世无名,幸好还有个苏轼,周瑜再次在心里夸赞苏轼有眼光。
  一旁的小乔柔柔地笑:“夫君俊才,千载留名、后人仰慕也是常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