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8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望着赤壁江水滔滔,看尽古代英雄功业,想到自己前半生的繁华与失落,怎么不会生出人生如梦的怅惘?】
  轻飘飘的问句入了心,轩窗下,李贺目光哀哀,他一时不知道是自己苏轼幸运,还是自己幸运。苏轼虽有乌台之祸,但到底科举扬名,一展所学;他虽不得科考,但却无生死之厄。可是无论哪种,不都是如梦一场,缥缈虚幻么?
  另一边,柳宗元也觉得有些寂然了,他想起未来的自己,被贬永州的自己,是不是也是这般心境?他觉得自己也似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了。
  北宋。
  梅尧臣微微摇首看向欧阳修:“只怕你是要看走眼咯。”
  功业难成,韶华易逝,苏轼分明是无可奈何。
  欧阳修但笑,悠悠反问:“若当真如此,苏轼又怎么会说他的平生功业,只在黄州、惠州、儋州?”
  梅尧臣倏然一愣”
  第75章 念奴娇12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在行者问津的思虑之下,他另有自己的精神资源。】
  欧阳修眉头一挑:来了。
  旁边的梅尧臣若有所思:“行者问津,典出夫子旧事。当年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曾使弟子仲由向长沮、桀溺询问渡口所在。
  二人不答,反倒劝说仲由,天下混乱如滔滔洪水,无人能力挽狂澜,你与其随孔子,不如同我们一起避世隐居。
  仲由回告夫子,夫子感叹说,我等既无法与鸟兽同群,不和天下人一道,又能同谁一道?若天下太平,我便不用再为天下寻出路了。
  夫子是忧道之人,言语间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者的无畏,苏轼为官一途,差可类夫子,这所谓的‘另有精神资源’,莫不是苏轼准备效仿陶靖节?”
  与此同时,东晋。
  陶渊明同样想起了自己曾作的那首诗,他轻叹一声,低声吟道:“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他还记得先前楚棠曾说,他的桃花源理想给此后的士大夫提供了一座精神堡垒,体积的人里,就有苏轼。千载之下,他要多一个同路人了么?
  【我们首先来看几则材料。第一,众所周知,苏轼号东坡居士。东坡,是黄州城东的缓坡,苏轼谪居期间在此地开荒种地为生。这个东坡和白居易还有点关系。】
  白居易愣了一下,忽然笑开:“和我相关?”他倒以为是陶靖节了。
  北宋,苏轼有几分欣喜,他对白居易也颇为欣赏,看到水镜里的材料,只略一思忖就明白了个中关节:
  “先时,白香山调任忠州,曾于忠州城东的山坡之上植花种树、饮酒赋诗,借山水而疗救放逐之忧。我彼时的处境,倒与香山颇似。”
  犹自心中不平的苏辙奇异地看了一眼他哥,又几不可察地松撇了撇唇:兄长是怎么做到像局外人似的看待自己未来的波折的?
  不说这些,水镜里,楚棠开始解释东坡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果然与苏轼所料不差。她接着说道:
  【和白居易一样,苏轼也很喜欢到东坡去饮酒赏玩,他的代表作之一《临江仙》就曾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二更。”】
  水镜的底色变为沉沉的暗蓝,圆月低垂,月下江边,有人影缥缈,茕茕孑立。画面中间字符跳动,出现了那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二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其记叙之浅淡、情理之圆融、格调之超脱,直让人拍案叫绝。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是《庄子》里的句子,苏轼喜欢庄子啊!”
  “夜阑风静縠纹平。平静的不止是夜风与江波,更是他的心境,苏轼当真入了庄子的门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