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00节(3 / 4)
【这也是她和丈夫分别,她思念夫婿,饱受相思之苦的词人只觉自己比花色还瘦。可那时的黄花尚有人顾惜,如今却是憔悴损,又有谁会摘取呵护?她从黄花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不禁对花自怜,黯然神伤。】
哦~又是因为赵明诚。
没有人看到这样纤细婉丽的词会不动容,更何况“千古第一才女”本就让人有天然的好感,竟然还有男子娶了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却不知珍惜,让她独守空闺寂寞幽怨至此!众人怒了,纷纷开口谴责:
“呸!薄情郎,负心汉!”
“渣男,离照姐远点!”
“照姐现在嫁给他了吗?没嫁的话看到快跑!”
赵府。
赵明诚也开始怀疑自己了,难道真的是自己辜负了李娘子,才让她余生愁苦至此?我……我怎么能这样呢?
赵明诚一方面觉得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寻常,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这样亏待发妻,毕竟李娘子才华横溢钟灵毓秀,他们应该琴瑟和鸣才是。
李府。
李格非抹了一把脸,有些尴尬道:“女儿啊,为父先前同你说的话,你就忘了吧。”
他就不该乱点鸳鸯谱!
【正当词人伤怀之际,窗外又传来了滴滴答答的雨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中词人又是如何借意象表达情绪?】
宋初,汴京。
西楼之上的李煜无言独立,中天一钩残月照彻庭院,院中的梧桐在月色下投下黑沉沉的寂寂的影,此情此景,倒是和那女词人有相同的感怀了。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他低吟了一句,忽然觉得自己和李清照很像。
晚唐。
温庭筠心有所感,怅然吟诵:“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北宋。
苏轼语带叹息:“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值此怅然之际又闻桐叶雨声,她这一夜,怕是又要难眠啊!”
【我们可以联系李煜的《相见欢》来理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李煜借夜月和梧桐构成一幅凄清之境,而在李清照笔下,梧桐又逢上了细雨,梧桐叶宽大,细细密密的雨珠在梧桐叶上一点点汇集,再一滴滴滑落下来,由此才有“点点滴滴”的效果。
而前面的“到黄昏”则暗示雨一直下个不停,“无边丝雨细如愁”,这细细密密的雨也便织成一片愁网,笼罩在词人心头。于是,细雨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哀伤愁思的象征。】
“愁苦难捱,又逢上秋雨霏霏,怎会不伤怀?”李煜喃喃着,相较来看,竟觉此时光景是分外眷顾他了。
唐朝。
长孙皇后第一次见这样清丽婉约的词,又兼作者是个疑似被负的多情才女,天然便生出几分同情,不由得心疼道:
“苦了这姑娘,点点滴滴,听得这样分明,怕不是数着时辰过。”
一滴滴,一声声,仿佛将时间都拉长了,当真是度日如年。
一旁的李世民接着袍袖握住自家皇后的手,轻轻拍了拍。他也觉得这李清照令人同情,但相思之苦、儿女情长注定不会成为他关注的重点,这首相思怨词,怎么就和辛词选在一起了呢?他想起《永遇乐》的悲愤沉痛,这思想价值,似乎不太够得上啊! ↑返回顶部↑
哦~又是因为赵明诚。
没有人看到这样纤细婉丽的词会不动容,更何况“千古第一才女”本就让人有天然的好感,竟然还有男子娶了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却不知珍惜,让她独守空闺寂寞幽怨至此!众人怒了,纷纷开口谴责:
“呸!薄情郎,负心汉!”
“渣男,离照姐远点!”
“照姐现在嫁给他了吗?没嫁的话看到快跑!”
赵府。
赵明诚也开始怀疑自己了,难道真的是自己辜负了李娘子,才让她余生愁苦至此?我……我怎么能这样呢?
赵明诚一方面觉得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寻常,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这样亏待发妻,毕竟李娘子才华横溢钟灵毓秀,他们应该琴瑟和鸣才是。
李府。
李格非抹了一把脸,有些尴尬道:“女儿啊,为父先前同你说的话,你就忘了吧。”
他就不该乱点鸳鸯谱!
【正当词人伤怀之际,窗外又传来了滴滴答答的雨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中词人又是如何借意象表达情绪?】
宋初,汴京。
西楼之上的李煜无言独立,中天一钩残月照彻庭院,院中的梧桐在月色下投下黑沉沉的寂寂的影,此情此景,倒是和那女词人有相同的感怀了。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他低吟了一句,忽然觉得自己和李清照很像。
晚唐。
温庭筠心有所感,怅然吟诵:“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北宋。
苏轼语带叹息:“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值此怅然之际又闻桐叶雨声,她这一夜,怕是又要难眠啊!”
【我们可以联系李煜的《相见欢》来理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李煜借夜月和梧桐构成一幅凄清之境,而在李清照笔下,梧桐又逢上了细雨,梧桐叶宽大,细细密密的雨珠在梧桐叶上一点点汇集,再一滴滴滑落下来,由此才有“点点滴滴”的效果。
而前面的“到黄昏”则暗示雨一直下个不停,“无边丝雨细如愁”,这细细密密的雨也便织成一片愁网,笼罩在词人心头。于是,细雨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哀伤愁思的象征。】
“愁苦难捱,又逢上秋雨霏霏,怎会不伤怀?”李煜喃喃着,相较来看,竟觉此时光景是分外眷顾他了。
唐朝。
长孙皇后第一次见这样清丽婉约的词,又兼作者是个疑似被负的多情才女,天然便生出几分同情,不由得心疼道:
“苦了这姑娘,点点滴滴,听得这样分明,怕不是数着时辰过。”
一滴滴,一声声,仿佛将时间都拉长了,当真是度日如年。
一旁的李世民接着袍袖握住自家皇后的手,轻轻拍了拍。他也觉得这李清照令人同情,但相思之苦、儿女情长注定不会成为他关注的重点,这首相思怨词,怎么就和辛词选在一起了呢?他想起《永遇乐》的悲愤沉痛,这思想价值,似乎不太够得上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