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1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否定了求仙之愿的葛洪一脸笑眯眯地摆手,不见任何愠色或失落:“没事没事,这样就挺好的,不用成仙!”
  成不了仙也没关系,反正他都千古留名了,和长生又有什么不同呢?
  唐朝。
  李世民毕竟知道些关于葛洪的传说,还比较淡定,思路没有跑偏:“这下青蒿素就能研制出来了吧?”
  【屠呦呦发现了一个华点,为什么葛洪这里强调的是“绞取汁”呢?她开始回忆自己先前的操作流程:是不是因为我们一贯采用高温提取的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才使得它的疗效减损?
  她当机立断,选择改用熔点低的□□来提取,在经过三百多次的试验后,她终于成功提取出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而这一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是百分之百!】
  ——终于!
  众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太好了!成功了!”
  他们仿佛亲临现场一般,为后世子孙历经波折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北宋。
  梅尧臣喜形于色:“这个药成了?能杀死血里面的虫子?”
  谢天谢地,可算是能解决了!一想到血液里有虫子,他就觉得头皮发麻。
  “真好,他们再也不用受疟疾之苦了。”欧阳修附和着,真诚感叹。
  东晋。
  葛洪握手成拳一击掌面:“是了!寻常的熬制煎服方式于青蒿并不适用,若她用的煎煮的法子药效必然有损。我便说怎么没用,原来是制药的法子出了问题!”
  【科学的研究总有许多波折,但好在有人坚持不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屠呦呦女士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这正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品质。】
  【其实忍不住感叹一下,古人真的非常聪明。像葛洪他在几千年前就能发现青蒿得用绞取的方式而不能熬制,这是医者的经验与敏锐。但就是,他写得太简洁了!
  不过这也是古代医书的通病,惜字如金。但凡解释一下写详细点呢?也易于后人研究啊!明明是一座宝库,偏偏被人攻击为伪科学,想想挺让人无奈的……好在屠女士的获奖也算为中医正名了一下。】
  什么?!
  众人怒了。
  葛洪率先坐不住,站起身一脸愤愤:“什么叫伪科学!”
  唐朝。
  素日仙风道骨、奉行静气养生的孙思邈第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拍案而起:“一派胡言!医道精深,造福万民,自黄帝、岐伯以来润泽无数,怎么会是伪学?!”
  明朝。
  李时珍同样愤愤不平:“难道扁鹊的望闻问切,医圣的伤寒金匮,药王的千金之方都是假的不成?简直荒谬!”
  一群医道前贤气得够呛,其他医者也颇觉不服,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立身之技、治病救人的法子竟然被人看作是伪学!
  “写!都写清楚!每方药剂的机要、每例伤病的辨证都写清楚!白纸黑字看谁还说是伪学!”张仲景气呼呼地宣言。
  东晋。
  葛洪愤而拿出先前的手记对鲍姑说道:“娘子,我们将这些记录整理一番,务必要详尽清楚,以便后人学习。”
  鲍姑一脸严肃地点头:“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