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1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当遇到“分析原因”类的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答案呢?】
  突然跳入的提问环节让众人一愣,安静两秒才有人试探着出声:“个人能力?”
  “外界帮助?”【是的。】
  仿佛回应似的:【大家应该想到了,原因类的题目我们应该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去考虑。所以除个人之外,还应该注意到中医药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国家提供的科研平台等,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当然了,领导者的贡献是卓越的。作为团队的核心,屠呦呦女士有着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那么说到这里,请大家结合文本和我刚刚讲的内容,想一想,屠呦呦身上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说到这个众人可就来劲了,争先恐后地议论起来——
  “大医精诚,拯救苍生,她是继承先圣遗志的人!”这是孙思邈。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便是最好的魅力!”这是跟着孙思邈的小弟子。
  “艰难不改其志,她之勇毅同样令人侧目。”韩愈也不由得对这位后世的医者十分钦佩了。
  “好古而不泥古,持今而不守今,真是胸中有丘壑。”李清照对那句继承传统、敢于创新非常欣赏。
  另一边,张小娘子向着水镜一礼,喃喃着下定决心:“我愿像你一样。”
  矢志不渝,坚定向前——向医道,向苍生。
  【其实屠女士的个人魅力,在前面的科研品质中已经尽数体现了。
  我们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国际抗疟研究屡屡受挫,新中国尚且百废待兴,便要帮助友邦克服这道世界性难题。
  屠呦呦女士那时只是一个助理研究员,却临危受命担下如此重任,这固然是她能力的体现,可也是个巨大的考验。但她并没有搪塞推脱,而是毅然受命,说明她既有爱国之赤诚,又有大局观念。
  那个时候她的“小家”并不安稳,丈夫李廷钊因为一些原因正在外省接受教育;她的两个女儿,一个三岁半,一个一岁出头,家庭与事业的天平摆在了她的面前。
  她万般纠结,最后决定将小女儿交给宁波老家的母亲抚养,再将大女儿送至托儿所,随后一头扎进抗疟这一一眼望不到头的研究里。】
  楚棠插入了一段屠呦呦女士的自述,水镜上,从容淡定的医者眼神不改冷峻睿智,语气平静地说道:
  “生活上有矛盾的时候,事业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第95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4
  众人一时都有些默然,屠呦呦的语气平和而至淡然,听在他们的耳朵里却恍若千钧之重。
  明清两代。
  有道学者张张嘴轻哼几声,神色别扭着有几分不认同:“相夫教子才是女子本事,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可是……”有人默默举手:“她拯救万民了啊!你不是常说国事为重吗?”
  “我那说的是男子!男子!”那道学家挂不住脸,色厉内荏地争辩。
  旁边的人撇了撇嘴,显然并未被这个理由说服,小声嘟囔着:“女子心中也有家国啊!这屠医师多厉害,寻常男子还比不上呢!”
  北宋。
  欧阳修叹服着拱了拱手:“仁义而心怀天下,真乃巾帼不让须眉。”
  他想起自己的母亲,幼时家贫,母亲以荻杆教他习字,勉他勤学;后来他遭谗被贬,是母亲不辞艰辛,以高龄之身伴他远哲,劝勉他不坠心志,尽职抒能。这世间女子之贤,岂让他人?
  唐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