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1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孔颖达的笑容僵在脸上:“她说什么??”
  谁的归宿是谁??
  李世民的脸色同样一瞬间不好:“我华夏文明的归宿怎么就成了西方?”
  汉朝。
  刘彻冷笑一声:“有此言论,其心可诛。”
  明朝。
  朱元璋拧着眉:“就算其后中华势微,后辈不也一雪前耻了么?怎么会有如此数典忘祖之论?”
  “荒唐,简直荒唐!”
  一些儒学士子更是气得发抖,他们向来自诩为正统,如今听人说本国文明不如他国,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脑中引经据典,就要开始一番针锋相对的驳论。
  也有一些态度更为平和的摇着头表示不认同:“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才是正理,怎的要这样分个高低,还是如此贬抑自己?”
  短短一番话在诸朝引起轩然大波,文人雅士也不再想着自己是否能被提名了,都在为这所谓的“河流入海”论糟心,更有人不爽地开始迁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今天起我讨厌这句诗。”
  围观众:……
  倒也不必如此。
  【相信大家应该都能听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也正是因为这种“别致”而又“大胆”的提法,这部片子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如今,此种观点已经随影片一起被历史所淘汰,但是,对于不同文明的探讨却是不曾停歇。如何对待本国文明?如何看待外来文化?这是一个百年命题。
  那么,百年前的智慧是否有参考价值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
  画面一转,众人眼前出现六个大字:
  拿来主义——鲁迅”
  第98章 拿来主义1
  鲁迅!
  众人心中一凛。他们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楚棠已经在先前的课文中提过许多次了,听其言语,应该是后世那新闻学中的一员巨将。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杜甫念起这节他印象甚深的诗句。
  “当日楚姑娘提起时,我困于一己心神,不暇多思。后来回味,只觉此语幽峭冷峻,虽与我等诗作多有不同,犹不乏深沉之致,常恨不能观全篇,此番倒是有幸能一睹后人佳作了。”
  他笑眯眯地,显然对鲁迅抱有极大兴趣。
  中唐。
  白居易对鲁迅这个名字也颇有印象:“先时楚姑娘曾提到,郁达夫十分推崇鲁迅。郁达夫文辞幽婉,鲁迅文风与他似殊为不同,我倒要看看此人文章妙在何处。”
  说白了,鲁迅在楚棠的言语间出现了无数次,众人又被那节短诗以及新文学的一角——《故都的秋》拉高了期待,早就对鲁迅其人其文充满了好奇,此时更是翘首以盼。
  “只希望楚姑娘这次将文章放出来才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