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白神情激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后世没有说大话,他们就是这样登天的吗?!”
  中唐。
  白居易怔愣良久:“惊天伟力,简直是惊天伟力!”
  北宋。
  苏轼难得说话磕磕绊绊:“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子问天之辞,当真有答案了吗?”
  明朝。
  宋应星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中定格的画面,胸脯不断起伏:“形似箭筒尾端生火,这难道是火箭不成?!”
  太极宫。
  李世民耳畔似乎还残留着那飞天时的轰然巨响,他深吸一口气,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原来……这便是飞天。”
  殿中的诸臣同样震惊,从视频播放起就把眼睛睁开了的房玄龄全然忘记了先前不再参与讨论的决定,感喟一声道: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先时听楚姑娘讲登月、卫星探测,不过空闻言语,虽则惊异有余,实际如何,到底难以设想。揽月入海,岂是寻常人力所能及?如今亲眼得见,方知楚姑娘所言非虚啊!”
  杜如晦跟着点头,他是老臣,深沉持重,鲜少言语,如今竟也不由得开口感叹:“有幸一观,震撼非常。”
  秦朝。
  嬴政呼吸微微急促,视频里的那一幕为是给他造成了深深地震撼。那巨大的箭筒般的机械,那蓄力而起的黄褐色浓烟,那轰鸣着穿破云层飞向苍穹的流畅机身……
  嬴政的眼睛深深地被这一幕吸引,如果……如果他也能亲自见证神器飞天?!
  嬴政身体不可抑制地紧绷起来,又不着痕迹地松下,缓缓呼出一口气,转头颇有几分认真地发问:“李斯,你说,墨家何时能造出这等神器?”
  “噗—咳咳……”
  还沉浸在飞天震撼中的李斯冷不防又被自家上司惊了一下,捂住嘴咳嗽几声默默后退。
  emmmmmmm陛下,臣愿意相信您只是一时被飞天的景象迷惑了双眼。
  【是的,“引进来”的举措大抵与拿来主义相契合。吸收外国资金、人才、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予以改造,这是新时代的“拿来”;
  以更开放、更从容地姿态走向国际,向世界宣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新时代的“送去”。
  不同于腐朽的清政府的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我们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我们的文化,顺应历史潮流稳步向前;
  不同于百年前果党政府的伏低做小卖国求荣,我们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带着五千年文化底蕴与沧桑巨变七十载的伟大跨越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一幅幅无声的画面闪过,和着楚棠的讲述徐徐铺展,轻易便引得所有人倾目侧耳。
  【吸收外国之优长并不会令我们“变质”,“走出去”也不再是当年懦弱的“送去”,何以如此?
  是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成、是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是新时代更为稳健的扬帆远航……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托举了我们的自信。】
  【我们或许会想起当年的盛世大唐,长安街上往来如织的异国面孔,异族亦可供职于庙堂,官员百姓以新鲜的眼光接纳不同于本国的文化,又慷慨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举措,其实古已有之。
  而后来的不断紧缩,或许正如鲁迅先生的诘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如今,我们终于可以坦然地给出新时代的回答:没有!
  百年前,面对神州陆沉与精神界万马齐喑的现状,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刻画出了自己理想的贤达:
  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