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5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忽然有所明悟,向着众人微微一笑:“我不入京。”
  “啊?”众人有点懵。
  “我不入京。”
  他又重复一遍,语气轻快又笃定:“两党相争无休无止,与其在党争中进退失据,不如真正为百姓筹谋一二。天高地广,何处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可皇命已下……”其他人还是难以理解。
  “我会上疏请命,求任地方。”
  “起码,黄州的百姓需要我,也记得我。”
  他轻声说着,一双眼里熠熠有光,众人看着这样的杜牧沉默良久,忽然起身,肃容向他一拜:
  “杜兄高义,我等不及也。”
  杜牧朗声一笑。
  纵然难逃“牺牲品”的命运,他也要死得其所!
  【不过仔细看来,党争固然可怕,但在晚唐那个纷乱的时局里,谁又能真正一展宏图呢?被裹挟、被逼迫,是衰退世道里躲不过的命运,而我们这次要谈的课文,同样是一个人物被裹挟、逼迫的故事。】
  楚棠话锋一转,众人还未回过神来,只见水镜上已出现几l个泼墨的大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字的下方,一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罩着白布衫戴笠提枪,枪上红缨抖动,是红与黑中唯一亮色”
  第121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
  没成想上一秒还在感叹小李杜的人生之悲,下一秒竟然直接换课文了,众人都有些难以转换情绪。但新事物总是更容易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对水镜上的内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兴化以东,白驹场。
  隐居在此的施耐庵只刷了一眼便“噌”的一声站起来,瞪着眼睛半是惊诧半是激动:“林教头!莫不是我的书?!”
  先前楚棠说破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正中他构思的情节,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正是他书中一目,水镜此番,竟是要讲授他的话本了么?他的话本也登上了教材?!
  呼出口的气息微微急促,施耐庵只觉自己一颗心怦怦直跳。
  唐朝。
  李白一打眼便注意到图上工笔描绘的人物,情不自禁地出口赞叹:“好个魁梧的汉子!”
  他生性落拓,有豪侠之风,图上这人物提枪戴笠披风猎猎,枪上还挑了个酒葫芦,真是说不尽的豪侠风度,一下子便合了这位诗仙的眼缘。
  杜甫也先赞了一回画中人物的惟妙惟肖,转而念叨着水镜上的标题,道:“图中这汉子想必就是文题里的林教头了吧!风雪为节令,山神庙为方地,看起来不像诗文,倒似坊间杂说。”
  酒楼。
  杜牧敛下感慨心事,品评道:“风雪一词,倒有落拓萧瑟之感。”
  北宋。
  苏轼脸上添了几l分正色:“我朝惯将教授武艺之人称作教头,这林教头是我大宋的人物?”
  “教头是武师一类人物,应少有作传,况此文题颇类话本名称,想必是话本一类文章?”苏辙给出自己的猜测。
  “虽是话本,但也是宋时人物,不知又会牵涉出怎样一段故事。”苏洵接过话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