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嬴政也对这句话赞叹不已:“落后必然挨打,跪不来和平。我秦先祖筚路蓝缕,才得以东出函谷,逐鹿中原。秦若不强,必将被其余六国鲸吞。后世哪一朝不是如此?偏偏宋朝不懂得这个道理。”
  唐朝。
  李世民咂摸着楚棠这番话里的信息,后知后觉地感到心惊:“一穷二白,迎战世界最强的国家,还是在立国之初,这个新中国,武德也太充沛了吧?!”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他觉得振奋的话,这抗美援朝就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了,那可是一挑十七!还挑赢了!
  底下的臣子也震惊得几近失语,隔了好一会儿l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落后必然挨打,后人一定是经过惨痛的经验,才悟出这样的道理。”魏征难得叹息,“这些个后人,有骨气。”
  “是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击之胜,余威自然可震殊俗。说出这句话的人有魄力,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更有魄力。”孔颖达的眼睛亮晶晶的,显然也对话里的人敬佩不已。
  明朝。
  朱元璋敛了敛神色,对着底下的儿l子说道:“再明白咱先前为什么说要富国强兵了吧?”
  众皇子闷闷地点头,先前因着日军侵华的事,他们还想着先去把日本灭了,但外敌哪里是肃得清的?没有日本还有别的国家,只有做到自身的强大,敌人才不敢觊觎。水镜真是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
  北宋。
  赵匡胤垂首沉思,他明白楚棠的意思。她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却不惮与迎战世界之强敌,赢得惨烈,也赢得漂亮。
  可大宋呢?
  靖康之变犹有良臣百姓,君王却屈膝求和;南宋历朝分明有仁人志士,却一再和议伏低做小,甚至是他这个开国之君,也未曾拿出应有之魄力,反倒让弟弟篡位,又留弊于后世。
  想到这里,赵匡胤的神色坚定起来:“来人!宣二府三司百官前殿议事!”
  弊政已知,不可不除。他郑重地铺纸提笔,将先前默记于心的《六国论》抄录于下,又将楚棠最末说的那两句话也抄了下来,命人张贴在前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