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也不对?”有人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太能转得过来,“难不成外邦还能送来好东西?”
  “就是啊!我看这外来的东西,吓人嘞!”他身边的人附和道,显然是对楚棠讲的内容心有余悸。
  与此同时,不少帝王能臣也开始咂摸起楚棠口中文化侵略这个词。他们熟知的侵略,不外乎兵戈,但他们同样知晓,邦国之间,博弈向来不止在战场。这是文化侵略,那售卖鸦片破坏……经济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经济侵略?
  这些站在古代金字塔顶尖的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件事:当年齐桓公欲成就霸业,管仲为之献上两计,衣缟乱鲁、买鹿制楚,终成齐霸,这是否就是楚棠所说的破坏经济?
  【说到这里我们来梳理辨析一下,文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中唐。
  韩愈脸色很不好:“所谓抛给,有如嗟来之食之态,分明有侮辱轻慢之意。”
  北宋。
  苏轼面上余怒未消:“抛来岂不如施舍一般?随意将自己无用之物抛向他人,君子安能受此羞辱?!”
  另一边。
  李清照眼中尽是嘲弄与讥讽:“什么送来,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全是不怀好意!”
  文人对文字最是敏感,更何况底下是一群名家、大家,阅读理解更是不可能出错。他们在不同的字眼里见出了异邦的龌龊心思,恼怒之余也不由得叹服于鲁迅对事物现象的精准把握。
  【辨析完这些词的不同含义,我们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抛来也好,抛给也好,送来也好,都是不怀好意、不能接受的,鲁迅先生真正提倡的是“拿来”,所谓“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他的中心论点。
  既然如此,迅哥儿为什么要在前面废那么多笔墨来论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呢?】
  话音刚落,没想到朱元璋率先坐不住了,他啪地一下站起来叫道:
  “你管这叫浪费笔墨??!”
  第102章 拿来主义5
  “就是啊!”
  朱橚和自家老爹站在统一战线:“若不是前面这闭关、送去、送来的,我们哪能知道后世有那么多闹心玩意?”
  “没错!”
  朱樉义愤填膺地点头:“不然我们怎么知道异邦诸国觊觎华夏竟至做出这等猪狗不如的事!”
  他咋咋呼呼的,显然也是被气得不轻。
  没有人听到这些会不气,华夏是他们的华夏,后人是他们的子孙,自家人被人闯进门来打,这是往他们心上戳刀子!
  朱家人闹哄哄地商量起水师筑防的事宜,每次一听后世发生的种种屈辱,他们就深感自己的兵还不够,刀还不利,火器还不猛。
  南宋。
  代入感拉满的宋孝宗惊出一身冷汗,而辛弃疾则是握紧了拳头下死命练兵。国弱受辱,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唐朝。
  韩愈语气凝重:“列举错处,逐一批驳,鞭辟入里,使人一读即知真伪好恶,自然引出首倡之灼论,如医者辨症明而施针药,此非大家不能为。”
  他叹息着,言语间是难掩的敬佩。新文学之人,缘何如此多殷忧之士?韩愈这样问,其实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铺纸研磨,他忍不住想要写些什么,才能一抒胸中激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