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朝远去,浪花淘尽英雄,可书中的名字历久弥新,写书的人同样永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时此刻,他们与施耐庵等人的名字一同不朽。
  【还有些作业比较有意思,是来自我们的老熟人,几位皇帝陛下。】
  水镜上又被几张文字塞满。
  【这些内容也确实是赞歌,但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了招安的意思,你们的反应还挺贴人设?】
  未央宫。
  刘彻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什么贴人设,朕就是皇帝!
  “林冲本是个安分守己的人,若有清明之君为之作主,何至落草为寇?朕是在给他机会。”
  咸阳宫。
  嬴政也道:“肃法纪,惩奸贼,自可纳贤良。”
  别说林冲,那鲁智深他也想要,问就是缺人。况且啸聚梁山终究是贼寇,如何能长久安身?
  【不过大家也清楚,《水浒传》后半部分的情节本就是招安。宋江上梁山后,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他想为手下的弟兄们谋一个好出身,洗清贼寇之名,于是最终接受了朝廷招安的建议,一场轰轰烈烈的农□□动宣告失败。招安,并不能成为梁山好汉的出路。】
  明以前的众人没想到竟是这么个结局,一时间都有些难以接受。秦皇汉武等人则是神情微顿,一时猜不到楚棠会说出什么话来。
  【《水浒传》塑造的第一反派是高俅、通关等人,乱自上作的“上”,指向的也是朝堂官场,恰如宋江所说的“道君皇帝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但书中隐藏的笔触,或者说我们心知肚明的,最大的反派其实就是那个“至圣至明”的皇帝。】
  宋初。
  赵匡胤听到这里就是脸色一黑,在心里把那宋徽宗又翻来覆去骂了个遍。
  而李格非李清照等人却是难言的沉默,虽然此时那位道君皇帝已崩,但这话,他们也是骂不得的。
  【任用奸臣的是他,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惹得民怨四起的也是他,北宋末年的乱局就是因为昏庸的统治阶级而起,许多好汉本就是被逼上梁山,现在又要向这个最大的反派投降,帮着去征另一路义军,这难道不荒谬吗?
  未被招安前,梁山一派红火高歌猛进,招安后反倒折损了不少弟兄,作意如何已经很好猜测了。《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投降,不会有好下场。】
  “诶。”
  乡野里,有汉子支肘捅了捅身边的伙伴。
  “楚姑娘的意思是不是说,那梁山好汉该跟朝廷斗到底,自己去做皇帝?”
  “你可小点声!”
  伙伴赶紧去捂他的嘴,四下看了看,见没人注意才放下来,低声道:“应该是的吧?反正我也觉得招安憋闷。”
  他这些时日赶闲的时候,听了不少“说水浒”,每次一听到后面招安的内容他就着急,为这群英雄好汉可惜。
  “但一辈子做土匪也不是个事儿吧!我觉得宋公明说得对,难道他们的后代也要落得个土匪的名声吗?”
  另有一人加入讨论。
  先前说话的人嫌弃地看了他一眼:“笨!他要打赢了就不是土匪了。”
  民众们议论纷纷,只觉水镜的论语既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又挑战了他们的固有认知。
  而朝堂之上,那些帝王就敏锐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