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贞女是《琵琶记》中的人物,朱元璋对这出戏颇为看重,曾公开为之揄扬,推行天下,是以朱樉对这出戏也很熟悉,一听这话立即不假思索道:
  “话不能这么说,赵贞女的婆婆也没像祥林嫂婆婆那样卖儿媳啊!”
  作者有话要说:
  想了几个方向,还是觉得谁杀死了祥林嫂更能达成最终的写作目的,但我不会玩剧本杀/摔jpg.
  建议大家配合迅哥儿《祝福》食用~
  1.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是很经典的诠释,大家翻解析或者教学案例应该都能看到2.失去三重身份的观点参看b站倪文尖老师。
  第131章 祝福3
  ◎不用猜了,皇帝真没了◎
  虽然对多数儿子一直奉行棍棒教育加放养策略,但朱元璋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慈父,然而做慈父的后果就是总有些龟儿没大没小驳他的话,他向向朱樉投去死亡射线,冷笑一声:“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是个不孝子。
  朱樉:?
  不认同您的观点就是不孝子?父皇您现在可是越来越蛮横了哈。
  弟弟大大咧咧神经大条,朱标却是明白自家父皇的意思,“逃”之一途于孝道有违,只是……朱标拧了拧眉:
  “祥林嫂欲守节,婆婆却强要她改嫁。节是伦理,孝亦是伦理,二者本该为一体,施之于祥林嫂一身却只见矛盾。”
  这样的困境,便是圣人亦不免为难。
  闽中。
  冯梦龙有同样的感喟:“身为婆婆是断没有卖掉大儿媳给小叔子娶妻的道理的,但祥林嫂不曾被休,也没有和离,婆婆有命她不能不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唉!”
  他想起自己初到闽中走访人间,也曾耳闻或面见过一二类似之事,这是山民的生存之道,穷困之中何谈礼法?可世人的审判从来又只遵从礼法。
  冯梦龙面露不忍。
  【大家很容易可以出其中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封建社会要求女性守节,可是婆婆却强迫祥林嫂改嫁;人本应该具有主体性,可婆婆却不顾祥林嫂的意愿将她卖进山里,她凭什么有这样的权利做出这种与人贩子无异的行为?】
  听清楚棠说了什么的众人眼皮一跳:人……人贩子?!!
  汉朝。
  端坐堂案的董仲舒搁下茶盏:“楚姑娘这话说得,太过了。”
  不少帝王官绅神情晦涩,售卖媳妇固然不合人伦,这些事也不能说是无有,更有那更耸人听闻的典妻、租妻之类,自然也是于礼法有违。
  官府当然不能允许此类行为,然而山高路远鞭长莫及,相关恶俗屡禁不止,他们又不能当真不顾下民欲求,故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到明面上,可楚棠竟然将之指认为人贩子,真真是置礼法伦常于不顾。
  许多儒生和道学家更是被刺到一般,当即义愤填膺地跳起来斥责:“胡说八道!婆婆是她的长辈,岂能被诬为人贩子?”
  “婆婆的行为于礼法不合,你这小女子更是罔顾伦常!”
  “满嘴谬言!”
  乡野间不少老人和男人也窃窃私语。
  “家里那么穷,谁有闲钱养着她?不卖了换钱下一个怎么讨媳妇?”
  “真是可笑,婆婆还做不了媳妇的主不成?再说也是给她找了个好人家,还能亏待了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