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中国大学校址位于城外西郊,很多北大学生上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不再去了。
  因为每次出城、进城都得给在城门站岗的日本人鞠躬,受不了!
  何育杰后来则是当了北大的物理学教授、主任,为北大物理学院的建设也是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他主编的物理学教材为中国首批自编大学用物理学教材。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物理学设立的奖金也是“何育杰教授物理学纪念奖金”。
  总之这两位都是蔡元培执掌北大时的得力干将,是北大物理与数学两系“开国元勋”级别的人物。
  如果北大评个“建校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两位肯定可以上榜。
  所以李谕当然知道他们,于是同二人分别握手,愉快道:“幸会幸会!”
  冯祖荀却说:“该说幸会的是我们,能与先生一起应试大学堂,才是人生一大幸事!”
  何育杰也说:“对啊!我们是因为李谕先生才来应考大学堂,能与您在一起学习西学,想想就让人期待!”
  李谕笑道:“那也得先考上。”
  冯祖荀自信道:“先生自然没有问题,我想我们也不会落榜。”
  “好!那我们就相约在北……京师大学堂!”
  何育杰显然现在就很迫不及待,他说:“还什么相不相约的!相逢不如偶遇,既然今天碰见李谕先生了,何不一起去畅饮三杯?”
  冯祖荀听后非常赞同:“我也正有此意!不知李谕先生意下如何?”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李谕笑道,“俺也一样”
  冯祖荀一听这话,道:“莫非李谕先生祖籍山东?”
  李谕再次用山东话说:“对,俺就是山东哩。”
  冯祖荀被他这句方言一下逗乐了,“既如此,正好东华门外开了家新的山东馆子东兴楼,听说刚开业就声称要做全北京最好的八大鲁菜饭庄之首,咱们就去他家看看到底正不正宗。”
  李谕来了兴致:“好,一起去捧捧场。”
  “买布八大祥、吃饭八大楼”,清末民初时北京的饭店,民间最为称道的,就是“八大楼”。
  这八个著名饭庄,七个都是经营的山东菜,店家伙计也几乎都是山东人。而其中八大楼之首,便是眼前的东兴楼。
  东兴楼今年刚刚营业,位置在皇宫东华门外。皇城根下,位置绝佳,年初刚开业时就造的声势极大,当时东华门大街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据说东兴楼的两位东家一个是宫里的,一个是放印子钱(也就是高利贷)的大财主,两人共同出资三万两建设了东兴楼。
  但运营的领东(即总经理)则是安树塘,把东兴楼做大做强的也正是此人。
  历来赶考的仕子都喜欢聚在酒楼高谈阔论,说不定万一就能结交上未来的当朝权贵。
  三人刚到东兴楼门口,冯祖荀又朝着人群喊过了一声:“老吴,来这,一起一起!”
  过来的是个差不多30岁的中年人,现在考大学堂的人年龄普遍偏大,何育杰只有20岁,已经属于年龄较小的。
  大家对三四十岁还在考大学的现象也压根见怪不怪,毕竟范进五十多岁才中举不是。
  冯祖荀对李谕道:“他叫吴景濂,祖上名气大得很,你猜是谁?”
  李谕想了想:“姓吴?吴敬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