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9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说:“这才是光的本质。”
  “这是光?”
  “这是光,”李谕笑道,“而且还是科学一个小小的浪漫。”
  吕碧城拿起三棱镜:“太难以置信了。”
  李谕说:“送给你了,闲着没事的时候可以玩玩。”
  现在的科学之道真是荒漠啊,相对简单且基础的的光学知道的人都不多。
  这个年可以说是李谕有生以来过得最安静最普通的一个年了,或许正因如此,也更能记忆犹新。
  ——没有春晚、没有焰火、甚至连鞭炮都没有。
  李谕小时候每年不放上几挂鞭炮,点上几个二踢脚那都不叫过年!
  只不过现在放鞭炮真心是个奢侈事儿,不说造火药麻烦,即便是包装火药的鞭炮外皮纸张,来源都很困难,何况古人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民间哪会有那么多纸用来造鞭炮。
  不过大过年的大家都愿意听个响,取而代之的就是踩麻秸。
  麻秸就是芝麻秸,收获后晒干,就成了中空的。然后把一堆芝麻秸摊在院子里,过年时早早起来的大人孩子用脚到上面去踩,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就是在放鞭炮一样。劳动人民的智慧还是很伟大的。
  也算是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图个过年的好彩头。
  李谕过年只休息了五天,然后就回去北洋武备速成学堂继续上课,他要争取在正月结束之前完成测绘科的数理基础和机械原理课程。
  李谕反正现在时间正好多了,就帮着吴佩孚一起整理好了数理基础讲义和机械原理讲义。
  由于讲义是中文的,对于理工科教材匮乏的清末民初来说,与之前的基础测绘学讲义、基础弹道学讲义同样非常稀有。
  而且这两本讲义内容也很扎实,深入浅出,非常适合仅需了解初步数理知识和基础机械原理的军校。
  后来也顺势成为了武备学堂以及后续保定军校的重要教材。
  可以说,读过李谕教材的军官真心不少,而且很多都是中上层军官。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京城新气象
  李谕趁着这段时间也演算了不少东西,还写了一些科普小故事,甚至也在研究该写个什么科幻题材。
  正月二十后,北洋武备速成学堂的课程基本也算是结束,李谕可以回京了。
  袁世凯再次挽留道:“先生不若留下做个枪炮工程师。这才是经世致用的学问,你那些数理的东西飘飘渺渺落不到实地。”
  李谕知道也不可能解释太多,只能婉拒道:“承蒙抬爱,不过人各有志,在下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抱负的。”
  其实李谕是心中明白,即便是现在真的研究出了先进的枪炮,也是给日本人做嫁衣!就这些军阀们,根本把持不住,最终受伤的还是百姓。
  所以李谕才不干这种事。
  袁世凯见留不住李谕,只好令冯国璋再取出三千两银票送给李谕。
  两次授课经历,让吴佩孚和孙传芳等人对李谕深表佩服,两人拿着李谕的讲义让他签了字,郑重道:“谢教习授课,今后我等必每日上进,为国效力。”
  “如此最好。”李谕说。
  吴佩孚又说:“如果没有李教习,恐怕我这辈子都学不懂这么多学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