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2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史量才道:“那边有什么好看的?哦,我知道了,您是觉得黄浦江景色不错吧,嗯,确实不错。”
  李谕知道也没法解释,于是笑了笑:“我们进去吧。”
  三人来到一处房间,蔡元培带着几名学生欢迎道:“是李谕先生吧,和报纸上说的一样,真是年轻有为。自我介绍一下,本人蔡元培,字鹤卿,久仰先生大名。”
  李谕同他握手道:“蔡教习二十五岁便登科取士,同样是年轻有为。”
  蔡元培笑道:“旧学而已,何足挂齿。”
  然后指着身边几人道:“这些都是我在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的学生,敬仰先生,特来拜看。这位是黄炎培,字任之;这位是谢无量,字大澄;这位是邵闻泰,字仲辉;这位是李叔同,字息霜。”
  好家伙,今天真是见了不少名人。
  黄炎培后来是轻工业部部长;
  谢无量在诗、书、文都是一代大家,以后做到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而邵闻泰另一个名字大家更熟悉:邵力子。
  至于李叔同,更不用说,恐怕所有人都听过他的《送别》吧。
  几人目前都是蔡元培的学生,一起拱手道:“见过先生!”
  李谕也回礼道:“幸会幸会,对了,我如今也有字,是太炎先生所取,为疏才。”
  章士钊讶道:“竟然是太炎先生所取。”
  眼前这批学生真是不得了。
  当然喽,南洋公学发展到以后本来就很厉害,多的不用说,只需说出它在后世的名字就足够: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
  清北复交,榜上有名。
  蔡元培道:“先生研究的是中国人最不懂的科学,可比我们这些文人厉害多了。”
  李谕道:“先生做的教育事业同样关乎国之命脉。”
  史量才也是李谕的铁杆支持者,说道:“现在哪有几个懂洋人学问,所以我才不遗余力报道。虽然本人愚钝,看不懂李谕先生的著作,不过单看西方报纸的反应就知道绝对非同小可!我看今后先生也有机会得那个诺什么奖。”
  几人纷纷称是,蔡元培叹道:“这方面人才我们真的太缺了!如果中国也有百万科技人才,何愁国家不强!”
  第一百五十七章 红尘烦扰
  李谕说:“先生的想法肯定可以实现,只是需要时间沉淀。”
  他恐怕无法想象以后每年大学毕业生已经多到爆炸。
  蔡元培问道:“听说这次先生是要去武汉拜见张之洞大人?”
  李谕点点头:“没错,路上应该还会去一趟湖州。”
  史量才讶道:“湖州?”
  李谕把皕宋楼的事情告诉了一下他们,史量才是个报人,敏感性很强,一锤桌子道:“欺人太甚!咱们的好东西流失的难道还少吗!这件事我一定要登在报上,绝不能让日本人得逞!”
  李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传播开,更多人知道,才能有办法。
  而且上海及周边苏杭地区非常富庶,总会解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