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2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元济没想到李谕懂得这么多,讶道:“这些你都可以做到?”
  李谕笑道:“如果只是入门材料,当然可以。”
  自己当年上了那么多年学可不是白上的!
  虽然应试成分很大,没想到如今派上了大用场。毕竟咱们的义务教育学的东西那是真多。
  张元济激动得快哭了:“鹤卿兄你今天真是给我带来了最有意义的一天!我深知开启民智,就必须要出版好的书籍,而优秀的教科书首当其冲!这个问题困扰我太久了,今天竟然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几科的教科书一并解决,这么多好消息快要让我不相信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只是,”蔡元培看向李谕,“这么多西洋科学,你当真都懂?”
  “入门阶段而已,没有问题。”
  李谕知道要给他们打个强心针,树立一下信心。
  蔡元培竟然起身郑重作了个揖:“先生对教育之贡献令我难以言表的敬佩。”
  “都是我应该做的,”李谕忙说,“你们在教育方面做的要更多。”
  张元济又说:“还有一事,我知道先生在西洋刊登了许多不得了的科学文章,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稿,我们印书社也可以刊发。”
  李谕说:“确实可以,但恐怕没有什么受众。”
  张元济不以为然:“我们做出版,也不是只看能不能大卖,这种有意义的书当然更要刊印,或许某一天,真的就有人能看懂,从中受益。”
  李谕想想也是,于是说:“好吧,我回头会把中文稿给你。另外,我还写了一本科幻方面的小说,或许出版效果会好一点点。”
  其实李谕对科幻题材小说市场没有太大把握,毕竟现在国内科学基础真心薄弱。
  但刊印总比不刊印要好。
  张元济说:“后续的费用我们会根据刊发情况向先生支付。”
  李谕问:“是按照比例吗?”
  “是的,”张元济说,“按照西洋的说法,是3到10个百分点。”
  李谕说:“那就按最低的吧。”
  张元济讶道:“我本来还想给先生按较高的比率。”
  李谕笑道:“前期的宣发费用估计会花不少钱,就算是我为教育做点贡献。”
  张元济赞道:“先生真是为国为民,不过我们商务印书社绝不是普通的小作坊,如果教材发行量大起来,我们会与先生重新商谈版税。”
  李谕要是再婉拒就显得不自然了,于是说:“目前就这么说定,总之先把教材做起来最重要。”
  商务印书社后来几乎垄断了晚清的小学教材市场,市场占有率起码八成,发行量是用亿为单位的。
  单单那本小学国文教材发行量就超过一亿。
  简直可怕。
  而且商务印书社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印刷、装订质量都是上乘,可以说是行业标杆。
  即便是发行价格只有几十文,上亿册按照最低3%算的话稿酬也是大几万两银子。
  当然喽,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教科书已经是管控性质,不再按照这种版税分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