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他很奇怪,非常矛盾,说他是上海首富没毛病,但为人又极抠。
  后来哈同给中国捐过一些钱,但对自己的犹太同胞那是抠到让人无法想象。
  而且他那么有钱,却从不包养情妇,吃饭也很简单,建了硕大的花园,却几乎都是待在小办公室。
  真心难以理解,只能说他是个没得感情的赚钱机器,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赚钱。
  享受生活?哪有赚钱有意思?
  罗迦陵泡了一壶印度红茶:“报纸上的新闻我都看过了,你可真给咱中国人长脸。”
  李谕说道:“还不够哪。”
  罗迦陵身世挺迷,据传进过烟花巷,可也找不到什么证据。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人(她自己说是中法混血),又生活在租界里,关键还衣食无忧,所以看到一个中国人名震天下时,她还真是很高兴的。
  毕竟人家平时也要混太太圈,这是谈资,也能间接衬托自己的身份。
  否则别人眼中总会有一种让她不舒服的歧视。
  哈同对有身份的中国人也一直在努力结交,加上大半年《申报》的大力宣传,对于李谕同样很感兴趣:“我虽然不懂科学,但看英国那边的架势,我想他们会迫不及待让你再过去吧。”
  事实上不仅仅英国,但李谕不太想吹嘘这些事情,只是说:“科学研讨而已,确实当面比较方便。”
  哈同说:“能让英国佬看重,不简单。”
  哈同一直想混成英国国籍,对英国的贵族们行事相当熟悉。
  李谕不想继续聊科学,反正哈同也不懂。不过现在还真有点事想与哈同这个大地产商聊聊:“如果我想买一块地盖房子用,哈同董事,您认为是否可行?”
  哈同没想到李谕直接问出这个问题,商人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你想在租界买?”
  “比较边缘的地方也可以。”李谕说。
  上海的房价早在几十年前就起飞了,当然,目前主要就是租界的房价在涨。
  哈同摸着雪茄点起来,一口烟吐出后,形象直接变成了一个成熟商人模样,很尖锐地问道:“你想买多少,买在哪?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
  上海的租界以前是英租界、法租界和美租界,现在英美合并成了最大的公共租界。
  但众所周知英法不和,所以法国不愿意合并,所以法租界还单独存在。
  上海租界也就只有这几个称呼存在过,至于后世一些电视剧中动不动冒出来的日租界,其实根本不存在。
  李谕心中回想了一下地图,再看了看哈同的眼神,有了一点想法,他说道:“我想买静安寺以西的地段。”
  哈同手稍稍颤了一下,追问一句:“静安寺以西还是以东?”
  李谕坚定道:“西边。”
  哈同讶道:“西边!”
  现在的租界最西边就是静安寺,但李谕知道,租界一直通过修路等手段把面积继续扩大。
  清政府根本没什么办法,所以这些地方虽然名义上不属于租界,但依旧是租界管理。
  后来很多大名人也都居住在这种租界边上,就比如鲁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