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4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有为压根想不到会这样,紧接着李谕的回击也让他着实难以对付。
  李谕写道:“姑且不论你懂不懂何为科学,只说你避而不谈的两个问题,也就是我之前提到你的造假,事情明显,第一,你拿不出皇上的真迹,第二,又拿不出原版照片。要是造假,我也会,我还能造一张我和玉帝、佛祖一起打牌的照片哪!”
  康有为看得老脸通红,他连照相术都搞不明白,根本不敢在这种话题上与李谕深究,只得又写了个模棱两可的文章,但水平确实太低,连《纽约时报》也不愿意刊登了。
  李谕幸得两耳清净,继续出发前往芝加哥。
  sierra早就在等待,两人一同坐上火车。
  不得不承认,美国这一带修铁路是真方便,大片平原,又能很快见到经济效益,把煤铁产区与几座大城市有效连接了起来。
  刚下火车,来迎接的是一位陌生人,对方摘下帽子问道:“阁下便是李谕吧?”
  李谕说:“没错,不知先生是?”
  “本人爱德蒙·詹姆斯,是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近日在报上看到你的几项大发现,甚为惊奇,我的很多学生也想见见你。”
  李谕讶道:“詹姆斯校长竟然亲自来迎接,着实让我受宠若惊。”
  美国大学素有常春藤联盟的说法,包含了哈佛、耶鲁等八所名校,都是私立大学。
  此后还有所谓的“公立常春藤”,也很厉害,其中就有伊利诺伊大学。
  詹姆斯校长说:“李谕先生的学术素养恐怕已经是当今第一流,我作为一名大学的校长,礼遇你们这样的优秀学者岂不是应该的?知道先生还有事,但旅途辛苦,不若在附近咖啡馆先聊一会儿?”
  李谕看向sierra,sierra耸耸肩:“无所谓,反正咱们不缺时间。”
  美国人从很早开始就极度热爱咖啡,李谕之前喝过不少次诸如kfc里的美式咖啡,但这时候喝到嘴里的咖啡感觉是真的苦。
  詹姆斯校长说:“本来我已经想与芝加哥大学校长联名向你写信,但突然得知你要来芝加哥。我听你们中国文化界圣人孔子说过一句,有朋远方来,乐乎。我们真是快乐得很!”
  李谕笑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校长还知道这个,不简单。”
  詹姆斯说:“我曾经读过中国伟大学者辜鸿铭所翻译的《论语》以及《中庸》,言及这是中国学者们最看重的典籍。”
  早在辜鸿铭之前,就有国外传教士把四书翻译成了外文,但他们水平太低,语句不通、错误频出。直到辜鸿铭出手,才算是把这几本两千年前的文言文经典翻译得比较明白。
  他能在国外如此出名,也与此极其有关,甚至很多这时候的老外以为辜鸿铭是最懂国学的人。
  所以国外才流传那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此后出口转内销,借由国外的名气迅速带动自己在国内成了大名人。
  不过估计很快这句话里“辜鸿铭”就会变成“李谕”了。
  只是李谕搞的本来就是西方人擅长的科学罢了。
  李谕说:“四书确实代表了中国文化,但想要通过它们就读懂中国还是很难。”
  “我当然明白,”詹姆斯说,“我了解过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久远了。而且我一直坚信,中国正面临一场革命。只是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袤,据我所知,甚至不亚于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原因,我想中国不会像日本革命那样迅速地发生。即便会有暂时的挫折,这一场已经开始的革命也不会失败。”
  看看康有为,再看看人家校长说的话,水平当下立判。
  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人都能看明白清朝的形势,反而还有很多人执迷不悟。简单的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无法解释。
  李谕道:“先生能够见微知著,而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令我佩服。”
  “中国的古语真是多,”詹姆斯笑道,“莫非每个中国读过书的人都懂得这么多古老的学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