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5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初爱迪生花了大功夫竞争,但实在是大势所趋,没有办法,只有认输。
  于是爱迪生转而搞起了铁矿投资,只不过也没成功,甚至巨亏两百万美元。
  这时候的200万美元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四五千万美元,所以即便爱迪生也算个有钱人,对他影响仍旧不小。
  此后爱迪生又继续投资搞起了水泥厂,得益于他的水泥厂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利润就上去了。这个水泥厂没用几年就弥补上了此前200万美元的巨大亏空。
  与此同时,爱迪生感觉电影也到了一个新阶段,于是决定拍一部长一点的电影,起码超过10分钟。
  毕竟他手里还握着电影的专利,这可是个能挣钱的好发明。
  话说爱迪生作为发明电影的人,背后还有段小故事。
  本来有一个叫做普林斯的人已经首先拍摄并放映了一部影片,不过就在他准备公开展览时,却在一列火车上离奇失踪。
  普林斯的电影专利也就随着他的失踪不了了之。
  有人将他的失踪与他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爱迪生联系在一起。普林斯是带着所有关于摄影机的资料坐上火车去美国再次申请专利的。
  最后连人带行李一起失踪,可见凶手的目的确实可能是需要他的资料,也可能只是为了扫清专利申请上的障碍。
  因为早在1888年10月17日,爱迪生也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了一个申请。
  他描述了自己的想法,要发明一个“跟耳朵听留声机差不多的用眼睛看的机器”,即录制并重放动作对象,他称其为“活动电影放映机”。
  从时间上看,他这一申请的提出仅在普林斯首次放映影片之后的3天。
  在普林斯失踪后的数年间,他的遗孀和长子作为证人出现在了爱迪生的一场官司中。他们出庭显然是站在爱迪生的对立面,为的是证明爱迪生的专利并非独创。而且他们推测爱迪生可能与普林斯的失踪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但由于证据不足,官司败诉了。
  而普林斯的长子仍然试图让世人知道他父亲的伟大发明。可是在1890年,他被发现死在了一处树林里。
  正如解不开普林斯的失踪之谜,其长子的死亡也没有被揭开真相的面纱。
  一切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总之,爱迪生自从直流电之战失利后,主要的精力就转移了,一方面开水泥厂赚钱,并且拍电影;另一方面,作为“发明家”,他目前正在搞蓄电池。
  这么一个大忙人,也不太可能真的静下心当一个纯粹的发明家。
  爱迪生实验室专门负责摄影与放映业务的埃德温·鲍特也在办公室中。
  “我想这个剧本还是有很大改动空间的。”爱迪生说。
  鲍特说:“可我们已经开始了拍摄,现在改动恐怕会耽误进程。”
  爱迪生摇了摇头:“一定要改,要想引起轰动,就必须要拿出足够的戏码,现在人眼光尖得很,如果投资这么多钱却拿不到应有的回报,将是商业上更大的损失,所以做就要做到极致。”
  他们准备拍摄的电影叫做《火车大劫案》,如果现在就有票房统计,绝对算是美国第一部登上票房冠军的影片,而且时间长达近十年。
  鲍特此时的身份相当于后世的导演,而爱迪生则是制片人。
  所以鲍特只能听爱迪生的,他回道:“前半部分我想已经没法修改,不然咱们就要从头再来,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损失太大,似乎也不符合您说的商业价值。”
  “当然不会从头改,”爱迪生说,“之前的部分不过是铺垫,我们要做的是在结尾设置一个高潮。”
  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大体就是四个劫匪抢劫火车,然后捐款逃跑,后来被警察追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