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7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仲伦就是此后电影《定军山》的摄影师,他说道:“如果拍戏曲电影的话,或许达官贵人们会喜欢,但戏曲没了声音,又失色不少。”
  李谕说:“可以用留声机在一旁放映声音。”
  任庆泰说:“有道理,这么一来,说不定太后也会喜欢。”
  李谕说:“民众当然会更喜欢。”
  任庆泰说:“那就拍!只不过到时候需要帝师就留声机一事多做指导。”
  李谕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句广告词,说道:“我明白,毕竟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帝师说话就是有水平!”任庆泰赞道。
  李谕说:“到时影像与声音一起录制,正好还可以做到音画同步,不至于让观看体验太差。”
  任庆泰还没想到什么叫做“音画同步”,但感觉是个非常好的点子,说不定真能得到慈禧的喜爱。
  “我立刻着手此事。”任庆泰说。
  刘仲伦有点顾虑地说:“父亲,恐怕胶片会用很多。”
  刘仲伦是任庆泰的养子。
  任庆泰则说:“所以你要好好磨炼技术,到时不要手抖。”
  艰巨的任务一下子落到肩上,刘仲伦还没准备好:“就怕浪费了……”
  胶卷这么贵,他是真怕犯错。
  任庆泰却说:“放心干就是。我近期就去联系几位梨园名角。”
  他自己都想到了谭鑫培:“要说现在最火的,还得是谭班主。”
  李谕说:“我先告辞了,拍摄时,不要忘了叫上我。”
  任庆泰拱手道:“自然需要帝师协助!”
  ——
  李谕的《博弈论》寄到上海后,张元济非常重视,立刻准备开始排版印刷。反正也看不懂,倒是少了同行审阅的时间。
  另外,知道李谕回京,他也把已经整理印出的各科讲义装了一箱寄给李谕。
  好在寄过来的数量不少,李谕接着挑出两套寄给天津的张伯苓和严范孙。
  两人收到后非常喜欢,张伯苓亲自写了一封回信:
  “得见先生入门教科书,可知先生不仅能有高高在上的科学论述,更有接地气的教育著述,深表佩服!为了将来配合先生共同助力教育,我准备与严兄共赴日本,进一步考察教学,回国后我们共襄盛举。”
  他们是真的热爱教育。
  李谕又拿着几套找到管学大臣张百熙。
  虽然这套书明显是为了中小学准备,不过目前京师大学堂还真能用上。
  尤其仕学馆,基本上学完书中内容估计也就差不多不再深究了。
  张百熙早就听说李谕在北洋时整理过数理讲义,没想到如今连化学、生物都有了,一下子凑齐了全套基础科学教科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