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88节(2 / 4)
对了,忘了说,现在这家洋行已经被丹麦商人卖给了德国人。
所以从德国采买设备速度是最快的。此前李鸿章也是从德国再买了一套发电机组用在颐和园。
况且照相、摄影最关键的就是光学,德国的光学真心不是盖的。
徕卡虽然还没诞生,但是大名鼎鼎的蔡司已经创办了不少年。
后世的手机厂商们只要是能够冠名徕卡或者蔡司,肯定能在发布会上为此吹上大半天。
只不过现在比较麻烦的是来往欧洲的货物运输比较费时间,需要等待。
今天来都来了,肯定不能白跑一趟,李谕准备买几盏电灯,家里没有电实在是受不了。
李谕买了几盏室内用的电灯,以及院子照明用的弧光灯。
李谕租在东厂胡同有不少好处,这时候整个北京城除了东交民巷以及慈禧经常在的西苑仪鸾殿、颐和园、紫禁城里慈禧所居住的宁寿宫外,基本上民间没什么供电。
话说单单慈禧用的这些照明设备,户部每年都要拨六万两,用于电灯公所的维护费用。
至于民间商用,比较早的是西门子贸易公司,它们在几年前开始了初步的民间供电。北京城最早的民间电灯亮在南锣鼓巷,很快李谕房子旁边的荣禄家也被供上了电。
所以距离很近,拉过来电线并不复杂。
只不过按照李谕的想法,以后要是想在北京城也做个科研的基地,想必用电少不了。
得想想办法让北京城的民用电力提前做起来。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见章太炎
李谕之前就见过一个有心搞民用电力公司的人,——蒋式瑆。
当时李谕搭建到家门口的电报线,就是由他完成,这次电力接线,正好也是他。
谁叫现在京城里懂电力的人实在是太稀缺。
蒋式瑆记得李谕,这次来他算是彻底知道了李谕的大名:“帝师先生,原来是您家接电线!”
李谕问:“现在用电的人家很少吗?”
蒋式瑆说:“也不能说很少,毕竟自从庆亲王和荣中堂府上用过电灯后,见识过的官员们询问的不少。”
如今北京城能用得起电灯的,也就这些当官的以及富户。
不过京城里恰好当官的不算少,大大小小的王府、贝勒府,还有各级官员们的府邸,算起来也至少有近万盏电灯,数量虽然听起来很小,不过在这时候也是块好肉。
如果民用电力公司不吃这块肉,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早晚都会咬住。
达官贵人们也是会挑,已经知道德国货好,真要正面竞争真的很难。所以只能趁着庚子国难后朝野以及民间对列强的仇恨,赶紧铺开。
李谕说:“上次记得你说要为民居供电,进展如何?”
蒋式瑆说:“我在洋人的公司里做了不少年,大体的道理摸清了,只不过现在缺少资金购买发电机组。”
李谕想了想,问道:“缺多少钱?”
蒋式瑆说:“还有差不多两万两的窟窿。”
李谕琢磨了琢磨,“我可以入股。” ↑返回顶部↑
所以从德国采买设备速度是最快的。此前李鸿章也是从德国再买了一套发电机组用在颐和园。
况且照相、摄影最关键的就是光学,德国的光学真心不是盖的。
徕卡虽然还没诞生,但是大名鼎鼎的蔡司已经创办了不少年。
后世的手机厂商们只要是能够冠名徕卡或者蔡司,肯定能在发布会上为此吹上大半天。
只不过现在比较麻烦的是来往欧洲的货物运输比较费时间,需要等待。
今天来都来了,肯定不能白跑一趟,李谕准备买几盏电灯,家里没有电实在是受不了。
李谕买了几盏室内用的电灯,以及院子照明用的弧光灯。
李谕租在东厂胡同有不少好处,这时候整个北京城除了东交民巷以及慈禧经常在的西苑仪鸾殿、颐和园、紫禁城里慈禧所居住的宁寿宫外,基本上民间没什么供电。
话说单单慈禧用的这些照明设备,户部每年都要拨六万两,用于电灯公所的维护费用。
至于民间商用,比较早的是西门子贸易公司,它们在几年前开始了初步的民间供电。北京城最早的民间电灯亮在南锣鼓巷,很快李谕房子旁边的荣禄家也被供上了电。
所以距离很近,拉过来电线并不复杂。
只不过按照李谕的想法,以后要是想在北京城也做个科研的基地,想必用电少不了。
得想想办法让北京城的民用电力提前做起来。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见章太炎
李谕之前就见过一个有心搞民用电力公司的人,——蒋式瑆。
当时李谕搭建到家门口的电报线,就是由他完成,这次电力接线,正好也是他。
谁叫现在京城里懂电力的人实在是太稀缺。
蒋式瑆记得李谕,这次来他算是彻底知道了李谕的大名:“帝师先生,原来是您家接电线!”
李谕问:“现在用电的人家很少吗?”
蒋式瑆说:“也不能说很少,毕竟自从庆亲王和荣中堂府上用过电灯后,见识过的官员们询问的不少。”
如今北京城能用得起电灯的,也就这些当官的以及富户。
不过京城里恰好当官的不算少,大大小小的王府、贝勒府,还有各级官员们的府邸,算起来也至少有近万盏电灯,数量虽然听起来很小,不过在这时候也是块好肉。
如果民用电力公司不吃这块肉,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早晚都会咬住。
达官贵人们也是会挑,已经知道德国货好,真要正面竞争真的很难。所以只能趁着庚子国难后朝野以及民间对列强的仇恨,赶紧铺开。
李谕说:“上次记得你说要为民居供电,进展如何?”
蒋式瑆说:“我在洋人的公司里做了不少年,大体的道理摸清了,只不过现在缺少资金购买发电机组。”
李谕想了想,问道:“缺多少钱?”
蒋式瑆说:“还有差不多两万两的窟窿。”
李谕琢磨了琢磨,“我可以入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