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0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竟此处说白了就是个贫民窟,和香港现代化金融都市的身份格格不入。
  过去有个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贫民窟:一种是九龙城寨,一种是其他。
  不过对李谕而言,倒是无所谓,甚至还有一种亲切感。
  警司梅含理画得非常谨慎,一点点圈出红线,将来一丝一毫都不能差。
  和在广州、上海时完全不一样。
  其实在广州上海的地,就算是用超了一些,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在香港寸土寸金,就没得商量。
  港府的手续也要等他们走完。
  李谕的来港办学的事情很快让在港的商会知道。
  香港第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找到了李谕。
  马应彪这种人其实是十分心系祖国安危的。马应彪此后也极为重视教育,尤其对家乡中山的援助不遗余力。
  李谕的事迹他自然已经听说。
  “帝师!”马应彪看到李谕就认了出来。
  “先生是?”李谕问道。
  “本人马应彪,是个商人。”马应彪介绍说。
  李谕与他握了握手:“幸会幸会。”
  马应彪说:“帝师在此兴学,看来并不是为洋人服务了。”
  此时建在九龙半岛南部以及香港岛的几所学校几乎就是贵族学校,费用非常高昂。
  李谕点点头:“没错,我们并不是把教育当作生意来做。”
  马应彪看了眼旁边的九龙城寨,竖起大拇指,“在这里建学,已经可以看得出来。”
  李谕笑道:“地方确实不错。”
  九龙城寨的位置现在虽然看起来离着维多利亚港有点远,但其实并不偏,毕竟九龙就那么大点地方。
  马应彪邀请李谕吃了顿饭,这几天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一直帮衬着。
  还真是有贵人相助。
  在香港此后的兴建过程监督完全可以委托给马应彪。
  话说现在香港的地价已经开始涨起来了,此后还会一路狂飙。只不过后世所谓的香港地产界四大天王李嘉诚等人没有兴起,房地产还没有炒起来。
  香港没什么好呆的,此时的香港完全是在港府治下,活力也不像此后那么大。
  在这建个学校一方面是谢煜希的要求,另一方面的确有可能会承接不少避难到此的学员。
  只不过在设计上就要牺牲掉体育场等设施,尽可能修建高的楼房。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