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2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保罗·戴姆勒道:“正是!”
  李谕说:“这个就在我的专利之中。”
  保罗·戴姆勒激动道:“那么能不能邀请先生参与到我的四驱设计来?我们如果使用先生的专利一定会付予费用。”
  也就是专利使用费了。
  李谕说:“当然可以。”
  其实这就是后世奔驰四驱系统的雏形。
  后世奔驰销售的汽车,凡是带着“4matic”字样的,便说明有四驱系统,在suv上更加常见。
  保罗·戴姆勒说:“军方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供货请求,但同时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考虑到复杂的环境,四驱系统以及悬挂系统都是难点,要是先生能够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至少我们在资金上不会让先生失望。”
  德国的道路条件比美国要差很多,美国平原非常广阔,而德国则有许多山峦和丘陵。
  东欧、南欧的山地更多。所以对目前的欧洲而言,在硬化路面仍旧不多的时代,四驱系统几乎是个刚需。
  军队要走的路则更烂,少不了野外作业,所以一直到一战前,欧洲军队还是离不开马拉车。
  军方的要求里稳定性肯定是第一位,不然即便动力再强,熄火了还不如一匹马可靠。
  李谕的设计先进性没问题,只不过需要根据戴姆勒公司的具体情况做深度的沟通。
  李谕说:“等我的试验忙完后,就可与各位进行相关研发。”
  保罗·戴姆勒说:“我们有的是时间,先生忙完手头的工作,随时找我们即可。”
  耶利内克是个有钱的大金主,为表诚意说道:“我们可以先赞助先生一台最新生产的梅赛德斯牌汽车。”
  保罗·迈巴赫也说道:“差点忘了此事,虽然我们财力上不如西门子公司,但赞助先生一台汽车还是可以做到的。”
  李谕说:“此事不着急,等电子打火系统与四驱系统安置好也不迟。”
  保罗·戴姆勒笑道:“先生说得有道理!”
  将来李谕可以在欧洲搞个生产基地,就放在德国或者旁边紧挨着的瑞士。
  瑞士几个大城市都在北边一小条土地上,因为它南边大部分都是高山,——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
  但瑞士北边的城市如苏黎世位置确实不错,离着德国特别近,恰好德国的工业重镇慕尼黑也在德国的南边。
  苏黎世与慕尼黑二者相距不过两三百公里。
  要不当年爱因斯坦也不会跑到瑞士的苏黎世去读大学。
  李谕说:“汽车确实方便,我也非常喜欢。”
  迈巴赫说:“我还听说你的车技不错。”
  耶利内克说:“车技不错?有机会的话咱们还可以一起参加赛车比赛!”
  耶利内克作为一个富豪,也是个汽车发烧友、赛车爱好者。
  这时候的赛车比赛没那么专业,很多比赛就是各种有钱人开着玩。
  而且几乎什么车都可以参加,外形没有限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