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3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际上他是个有些超前的人,与当下时代有些格格不入,或许这也是导致他长期精神抑郁甚至自杀的原因。
  李谕突然想起来:“教授或许可以请求一下弗洛伊德先生的帮助。”
  “弗洛伊德?”玻尔兹曼纳闷道。
  “对的,我记得他就身在维也纳。”李谕说。
  “是那位写出来《梦的解析》、研究精神分裂的人?”玻尔兹曼说。
  李谕笑道:“应该说精神分析法,是一种对精神的治疗方式。”
  “这……靠谱吗?”玻尔兹曼说。
  如今的心理学远没有后世兴盛,相信心理学的人其实更少。
  李谕说:“反正这么近,试试总归是过不试。”
  心病还须心药医,李谕最多给予玻尔兹曼一些慰藉,他也不清楚能不能够阻止玻尔兹曼提前自杀,正巧有弗洛伊德这种大佬,多一层保障总归是好的。
  第二百六十三章 争议
  这个时候心理学差不多属于刚刚草创的时期。实际上对于现代心理学而言,大部分弗洛伊德的理论都不太适用了。
  因为很多他提出的概念既没有被清晰地定义,在精神治疗的临床上实际效果也没那么好。
  他有些过分强调了潜意识,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到潜意识的控制。而现在的观点则认为意识就是心理的本质,并不应该夸大潜意识。
  但说到底毕竟是开创者,二十世纪初又没有什么特别可靠的心理实验,更别提社会统计、计算机统计。
  弗洛伊德是在啥工具都没有的情况下,硬生生靠一支笔,向世人开始分析人类的内心与感受。
  想想都觉得很难,甚至比玻尔兹曼当时的处境还要难。
  ——心理学在后世是显学,如今可不是。
  所以弗洛伊德就像把一个陌生人带进一个漆黑的房间,然后给对方讲明白房间里的构造与陈设。
  但这可是心理哎,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难琢磨的了。
  如果各位有心情耐着性子看他的书,就会发现真心读不下去。
  一方面是欧洲人独特的写作习惯,说得直白点就是有点啰唆;如果能读进去,就会发现他自己都写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作为读者都会替他着急。
  弗洛伊德自己也知道这种处境,很无奈,毕竟他的时代,心理学刚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显得太单薄。
  所以弗洛伊德自己坦然在书的末尾承认:“本书写到接近尾声时,作者必须请求读者原谅,原谅作者不是一个老练的向导,因此让读者走了一些乏味、单调的岔路和绕道。毫无疑问,作者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在此,我设法做些改善,虽然似乎有点晚了。”
  你体会体会他的心境。
  只不过目前全世界能找到的最懂心理学的,可能也就是他。
  而且波老爷子现在明显好转,只要是能在内心塑造好积极的人格,就能彻底走出心理阴霾。
  李谕是真心不希望这个超级大佬因为科学上的质疑而自杀。否则他会感觉是对科学本身的极大嘲讽。
  弗洛伊德此时的名气远没有后世那么大,毕竟此时接受心理学的人比接受原子论的都少得可怜。
  好在弗洛伊德目前只是处在研究梦境相关的心理学,以及一些精神分析学,还没有搞此后那些什么俄狄浦斯情结之类的,否则波老爷子断然不会接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