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4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照历史走向,顾维钧明年就会留学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李谕笑道:“你的路还很长,最少还要把学业先修完。”
  顾维钧只得遗憾道:“院士大哥,你可要记得给我留个好位置!”
  李谕哭笑不得:“我记住了。”
  不过他一旦去了美国,可要在美国待差不多七八年。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买办
  李谕收到了几十份表格,搞得自己就像一个人事经理。
  当然不能全网罗走,而且多少还是需要一定的筛选。
  李谕迅速出了一份试卷,里面包括了各专业内容,其实在现代看来都是基础知识。
  比如物理出了一道计算第一宇宙速度的题目。
  后世相当于高一左右的内容,但在二十世纪初,还真没有多少国人知道什么叫引力常数,更没多少人知道地球半径。
  而一旦能够答出来,就至少说明学到了较新的物理知识。
  化学方面是几个酸碱盐的常识以及相关的化学式表达,也是初中化学内容。
  不过如果能会这些,在清末民初的国内同样非常罕见,因为其中涉及到了英文元素的表示,此项内容算是近几十年才有的成果。
  生物方面则出了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基础问答题。
  毕竟李谕多少还是希望建个实验室,然后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青霉素的研制,这是个不断枚举的过程,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尝试才有可能得到优良的菌株。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也能锻炼这批人。
  ——恐怕李谕的实验室以后真的能出几个诺奖哪。
  答卷一个小时后收了上来,他从中先选出了20多份,基本已经是毕业生五分之一。
  现在大学的招生规模很小,20来人已经是极限。
  当然对于人才缺口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以后只能继续自己建学校教育人才。
  不管哪个时代,最缺的都是人才。
  李谕也不着急,对他们说:“各位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随时来京城找我报到都可。”
  清末交通不太先进,来到京城就说明每年回家的机会可能只有逢年过节。
  好在这些人总归家境不错,不然轮渡钱和火车钱都出不起。
  在圣约翰大学,李谕还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东西。
  “这是乒乓球台?”李谕惊讶道。
  卜舫济校长对李谕能够准确说出它的名字有些小惊讶:“院士先生竟然认得这项运动?”
  能不认识吗!以后都成国球了。
  李谕问道:“哪里能够买到这些东西?我很想今后把它们安置在我开办的学堂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