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6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主要是李谕开的条件太好,比很多美国白人拿的待遇都好,导致太多华人想进入。
  李谕考虑了考虑情况,回信告诉邹周,以后一个家庭只能允许有一个工人进入工厂,以他开出的薪金水平,一个工人养活一大家子绰绰有余,并且会生活得很不错;另外要严卡审核关,真要决断不了,就找司徒美堂。
  美国寄过来的这二十台无线电设备,李谕只留了两台,剩下的刚放出消息就被各大使馆及北洋一抢而光。
  倒是清廷目前还无动于衷,毕竟人家之前已经花了大把银子扔在电报线上。
  至少他们目前感觉二者差不多。
  李谕是真的赚大了,除了给北洋的是正常价或者说友情价,剩下12台卖出去每台都净赚接近1万银圆,感觉就像在抢钱。
  看来在这个时代,高科技也是最赚钱的。
  终于有点理解为什么苹果能成世界公司市值第一。而且除了第一,前五还有微软和谷歌,都是科技企业。
  当然美股也的确有不少水分,与国内的楼市以及日本的债市并称三巨头,——大家都知道有泡沫但是很难戳破那种。
  即便以后产量铺开,价格打下去,只会更挣钱。
  德国公使遗憾地说:“我们国家有如此多技术天才,为什么我唯独没有从国内带来一名技术顾问!只有军事顾问、医学顾问、法律顾问和经济顾问。如今这样的产品,只能高价购买,别无余地。”
  也不仅德国公使馆,各大公使馆哪里想得到中国还有懂科技的。
  他们一直觉得中国就是科技荒漠,根本没有必要有所谓的技术顾问,自己本身的学识就足够应付。
  ——
  瑞士,伯尔尼专利局。
  爱因斯坦看到李谕的电报后心中郁积了一个月的困扰解开不少。
  可即使有李谕的鼎力支持,爱因斯坦还是很犹豫,因为太惊世骇俗。
  单单开头的光速不变理论就会招来很多异议。
  虽然迈克尔逊和莫雷已经通过试验证实了光速不会因为参考系的变化而改变。
  但就像如今物理学界的权威开尔文勋爵说的一样,它是朵乌云,大家不喜欢乌云,更不想相信乌云是真的。
  所以很多人的路线尚且是如何解释它,而另一边爱因斯坦已经直接将光速不变当做相对论两大基本假设开始构建宏伟大厦。
  一旦错了,就是满盘皆输。
  毕竟经典物理学里的伽利略变换才没几百年,现在就说他不对太有挑战性。
  伽利略可是被公认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现代哎!不是“古代物理学之父”。
  “莫非我真的要质疑如此伟岸的前辈?”爱因斯坦极为纠结。
  左思右想后,决定再好好从头慢慢审视一遍自己和李谕讨论出来的结果。
  真要有错误,自己一个小小临时工可承担不起舆论风暴,说不定连临时工都当不了。
  ——
  几天后,李谕又收到国外寄过来的“快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