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6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微微一笑,婉拒道:“我心中自有规划。”
  他当然知道现在东京大学水平还不高。
  说起来,目前整个欧美大学质量都是远高于日本的。
  留学欧美的学生,水平也要更高。
  所以李谕才不遗余力想要打通国内学生留学美国的通道。
  历史上自从庚子赔款开始退还,欧美接纳留学生,持续了很多年。
  可惜1930年由于国民政府提高了审核标准,再加上留学庚子赔款用尽,导致留学欧美的人数断崖式下滑。
  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欧美大学昂贵的学费,导致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只能选择去日本留学。
  而30年代后,留学生中也就没什么大师出现。
  当然30年代后也并非一个留学欧美的都没有,国民政府曾短暂重启了公派留学计划,大佬钱学森就赶上了这个好机会。
  不过窗口仅仅打开三年再次被国民政府关上。
  不得不说,教育这件事同样是一分钱一分货。
  虽然晚清民国时期,日本比之国内大学还是要好上一些,但和欧美顶尖学府一比,根本递不上勺子。
  李谕觉得宋嘉树真是有眼光,子女全部送到美国读书,事实证明效果确实拔群。
  经过五天的航行,船只在日本东京港停靠。
  学生们会住到专门的留学生会馆。
  不少国人已经得到消息,前来接船。
  其中还有鲁迅,此时的迅哥还是个有志学医的热血青年。
  鲁迅看到了人群中的李谕,他的发型太好认,上来跟他打招呼:“先生您怎么也来了?”
  李谕说:“我只不过经停,还要去往美国。”
  鲁迅又问:“上次我们给先生办的事,应该没有出岔子吧?”
  李谕笑道:“非常好,要不是你的帮助,我在德国的试验不会这么顺利。”
  虽然现在通讯极为落后,不过国内太关注李谕了,各种报道争相送回国内。
  鲁迅指着旁边一人:“不仅我,百里兄弟也提供了不少帮助。”
  “百里守约?”
  蒋百里走过来:“帝师,本人蒋方震,字百里。帝师后面的‘守约’两字,可是大唐名将裴行俭的字号?”
  李谕哈哈笑道:“脑子真是快!”
  ——拼命掩饰自己只不过是脱口而出。
  蒋百里说:“本人可不敢同名震大唐、收复西域、大破突厥的裴行俭将军相提并论。”
  李谕顺着说:“你既然有心于从军,我想裴行俭当然是值得敬仰的榜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