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1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诺贝尔评委会暂且敲定了方案:由李谕获得物理奖;而瑞利爵爷与拉姆齐一起获得化学奖。
  第三百三十一章 好大的胆子
  李谕知道秋瑾的请求后,当即给在日本专门管留学生事务的汪大燮发去了电报。
  由于此前成城学校留学生的事件,现在日本对清国留学生的要求有了一定提高,需要经过公使馆的介绍才可。
  不久后,日本政府还会出台相关的正式文件。就是这份文件后来被误读了,成为导致陈天华蹈海自尽的直接原因。
  汪大燮在清末民初是个比较开明的外交家,他并不反对女子上学,尤其是在看到日本也在兴办女学后,觉得这么做能够开扬风气。
  汪大燮立马回信给京城的李谕,表示自己会联系留学生会馆。
  留学生会馆比较积极的是鲁迅和蒋百里等人,他们对这个刚刚赴任的留学生总监督还算有点好感,总比此前驻日大使蔡钧要好一些。
  不过实际上现在清廷已经注意到了日本留学生中革命思潮涌动,所以非常留意。
  清廷对前任驻日公使蔡钧也颇感失望,换成了一名叫做杨枢的外交官,他是广州同文馆的学生。
  杨枢倒是比前任好不少。
  在赴任的途中,爱新觉罗皇族还专门派了一名贝子载泽同行。
  载泽是清亡后宗社党的成员,也是溥仪刚登基时,力主杀袁世凯的皇族成员。
  新任大使杨枢与载泽表示对留学生事务十分关心(清廷的驻外使臣,大部分也没啥别的事可做,而且留日学生的确革命思潮太浓厚),正好汪大燮要去留学生会馆,于是一同前往。
  ——
  东京·骏河台。
  这里是曾经德川幕府时代的重要观光区,也是江户时期幕臣与大名的聚集地,他们争相在此建造豪宅,因为这里能够俯瞰神田川和江户,眺望远处的富士山;距离日本皇室的皇宫也很近。
  中国留日学生会馆,就设立在这个区域。
  今天留学生们准备开办年度“促学共进会”。
  现在留日的群体已经超过千人,国内很快就看到了留学的好处,再加上汪大燮和新任公使杨枢的努力,再过一年留日学生就会接近万人的恐怖规模。
  所以这个群体还是挺庞大的,而且“破坏力”惊人。
  今天留学生会馆请来了优秀毕业生做演讲,——去年刚刚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的马君武。
  京都帝国大学在目前的日本国,地位差不多仅次于东京帝国大学。
  马君武名气也挺大,人家是同盟会的八位起草人之一;后来投身教育,是广西大学的创办人,还当过民国的教育总长。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称。
  早年间国内留学生学工科的非常少,马君武后来还成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的人,挺不容易。
  鲁迅过去对他说:“厚山兄,听说今天公使还有一名皇室成员也会来,你今天的演讲要不要改一改?”
  “皇室?爱新觉罗?”马君武疑惑道。
  鲁迅点点头:“是的,与留学生总监督汪大燮大人一同来。”
  马君武纳闷道:“你怎么知道?”
  鲁迅说:“从国内传来的消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