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在纸上写起来,“按照逻辑链条倒推回去,第一个提出分配方案的人可以拿到绝大多数金币,而排行第二的往往是获得利益最小的。第一个人我们可以看做领导者,第二个人为中间管理层,其后为底层。”
  吕碧城也很聪明,一点就通:“你的意思是,领导者往往会拉拢底层,而去打压中间管理层?”
  李谕笑道:“clever girl!一点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帝王会杀有功之臣,因为他们只要拉拢了广大的底层,就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功臣是有威胁的,而广大底层却没有。这便是博弈论。”
  吕碧城大呼过瘾:“我一直以为博弈论只是数学著作,原来方方面面都有博弈论。”
  李谕说:“而南海先生到现在都转不过这个弯儿。当年戊戌变法,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抓住皇帝,发几道圣旨就可以改变变法,手段实在是像小孩子一般。而到了现在,他仍以为只需要皇帝亲政就可以重振乾坤。反观革命派,他们都是在大众中宣传,抓住了真正应该抓住的群体。”
  吕碧城道:“你还说你不懂政治。”
  李谕放下笔:“我不过纸上谈兵,具体的情况操作起来太复杂,人心永远都用数字算不清楚。”
  ——
  伦敦,英国皇家学会。
  会长哈金斯正在与开尔文勋爵讨论着此前李谕刚刚发表的那几篇天文学论文。
  “难以置信!勋爵,你知道的,我搞了一辈子天文学研究,竟然还没有李谕这个新任外籍院士一年做出来的成果多。”哈金斯会长说。
  开尔文勋爵今天换了烟斗,笑道:“科学是在进步,出一个天才有什么好奇怪的?”
  哈金斯会长指着李谕的论文说:“在天文学里,虽然不如纯粹数学家一样对数学要求那么高,但计算的难度其实极大。”
  开尔文勋爵说:“我了解,好多天文台里整天都是摆弄一堆堆数字,我之所以更喜欢研究物理学,就是因为难以招架如此大的计算量。”
  哈金斯会长说:“此前我们雇佣过数千名计算员,专门进行数值计算,不过我感觉数千人的力量似乎也赶不上李谕一个人,他的计算能力太令人叹为观止。”
  计算员这个名字已经消失在历史中,是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职业。
  所谓计算员,就是专门进行计算的人,大都受雇于天文台、勘测等领域。
  说起来,哈佛天文台皮克林台长雇佣的那一批女雇员,也属于这一类。不过他们做的工作更加高级细致,不仅计算,还要进行分类汇总。
  气象学上的计算同样恐怖,后来英国一个气象学家专门雇了64000人的计算人员!他们专门负责微分方程数值解,或者有限差分模拟。
  而且和哈佛天文台很像,绝大部分计算员都是由女性组成。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曼哈顿计划”在内的不少世纪大工程中的计算工作,都是由这些计算员完成。
  属于“没有硝烟的战场”。
  你可以将他们看作是计算机诞生以前,专门组建的“人工计算机”。
  但也实在很难想象用人工去计算微分方程数值解是怎样一幅画面……
  后世计算机瞬间完成的数值模拟,需要数万人花费数周完成,不得不感叹后世集成电路的可怕。
  但也可以从中明白,在一个技术不成熟时,以辅助姿态出现的人类工作,几乎都会随着技术的完善消失。
  类似的情况还有曾经设计院里的描图员、bb机时代的寻呼员(当年这可是超级令人羡慕的工作)等。
  另外,按照后世对混沌的研究,气象属于最典型的混沌系统,求数值解意义真没那么大。
  这些计算员后来又被早期的计算机研究团队招揽,并且帮助研发了最早的计算机,算是完成了计算这个枯燥工作从人脑到电脑的进化。
  开尔文勋爵无法回答哈金斯会长的问题,只能说:“从多次见面中看得出,他是一个数理综合修养非常深厚的人,几乎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要深厚,或许我们年龄老了,已经跟不上时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