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5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当时卢瑟福坐上前往欧洲的轮船时,仍不知道自己要去英国还是德国的大学,他在船上甚至还自学了德语,毕竟当下德国的科学实在强。
  不过他在到了伦敦后,最终觉得还是英国比较好,起码氛围相对德国较为轻松,于是留在了伦敦的剑桥大学,成了汤姆逊的研究生,也是剑桥大学最早的一批研究生。
  在给汤姆逊当了两年研究生后,卢瑟福又前往加拿大的麦克希尔大学当了一名教授。
  也不要以为加拿大有多好,此时的加拿大和新西兰一个样,也是文化沙漠,和大清基本是一个水平段上。
  之所以感觉比大清好,是因为没有挨这么多胖揍、签那么多耻辱条约,没有丢那么多人而已,而且人口又都是欧洲移民,仅此而已。
  ——
  卢瑟福与理查森看到李谕到来,同样很震惊,毕竟李谕已经成名,还当上了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这可是卢瑟福都很羡慕的职衔。
  卢瑟福激动道:“本人读过先生所有的著作,受益匪浅!”
  欧文·理查森同样道:“你我年龄相仿,属实是同辈之中最令人瞩目的翘楚!”
  让两个诺奖大佬夸赞,李谕多少有点不好意思,笑道:“二位过奖!”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才的构想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以及原子核模型,但卢瑟福获得诺奖靠的就是对放射性的研究。
  这一点和同时期另一位超超级大佬爱因斯坦很像:众人只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大部分却不知道爱因斯坦获得诺奖靠的是光电效应这个更应该属于量子领域的成就。
  卢瑟福对放射性的研究还是很深入的,他已经率先提出了放射性“半衰期”这个概念。
  而欧文·理查森受汤姆逊的影响,也对射线的研究非常深入。
  听完李谕的表述,理查森沉思道:“不瞒您说,我曾经考虑过院士先生的问题,但我怀疑这种射线是不是应该和太阳有关。”
  李谕说:“你的猜测很容易被验证并不正确,只需要白天和夜晚各测一次射线强度就可以。”
  理查森说:“院士说的对,否则也太简单了。”
  卢瑟福的实验敏感性很高,说道:“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放高空气球的方式进行验证,如果随着高度升高而提升,就可以验证射线来自宇宙之中。”
  李谕说:“这是试验的一步,因为高度不可能放到太空中,而且如果射线强度非常高,其变化幅度不会符合理论预期,并且很难排除地面的干扰。”
  卢瑟福双眉凝起,连他也没有很好的主意了:“那要怎么验证射线来自太空?”
  李谕早就有了正确的想法,他说:“需要用到天文学的一个新的概念:贯穿本领。我想你一定很熟悉,就是各种射线的贯穿能力。”
  卢瑟福自然知道自己目前研究最多的领域:“γ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强上百倍,β射线又比α射线强百倍。总不能比最强的γ射线还要强吧?”
  地球上就可以有γ射线,要是宇宙射线只能达到这种强度,以当下的实验手段,基本不可能再验证它到底来不来自宇宙之中。
  李谕说:“所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排除大气吸收的影响,因为大气以外的射线,想要在地面上测出来,贯穿本领必然极大,大到足以穿过十米厚的水——也就是大体的吸收本领。但从目前已知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看,没有元素的放射性能够穿过2米厚的水。”
  卢瑟福什么样的人物,一点就通,立马明白了李谕的实验设想:“院士先生是要把探测仪器放在超过十米深的水下,探测射线?”
  李谕点点头:“没错!”
  卢瑟福讶道:“若诚如你所说,这种射线的强度恐怕比γ射线还要强数倍甚至十几倍,那是多么可怕的能量!简直颠覆过往认知!”
  李谕看他表情就知道卢瑟福已经有了极大兴趣,笑道:“怎么样,要不要一起搞一把?”
  卢瑟福搓了搓手,答应下来:“正好我可以设计这样的探测仪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