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8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像?”彼得·塞曼疑惑道,“为什么说好像,起没起床难道你不知道?”
  李谕说:“我肯定不知道。”
  “肯定!”彼得·塞曼更疑惑了,然后张大嘴,“难道说……”
  李谕解释道:“我们并非夫妻。”
  这么一说,全场都震惊了:“不可能!不合理!不应该!”
  一串三连让李谕有点招架不住,不过细想一下,这次回国该把这件事办了,不然这种误会太多了,而且对吕碧城一个姑娘家也不太好;再者,咳咳!
  此时还是先岔开话题比较好,李谕说:“昂内斯教授,听说您在组建低温实验室?”
  昂内斯说:“是的,我与范德瓦尔斯教授准备对绝对零度发起挑战。”
  李谕说:“我想两位教授想要实现的是氦气的液化吧?”
  这算热力学领域的事情,李谕早期两篇著名论文就是关于热力学的,而且分量还很重,所以大家很自然地认为李谕在经典物理学尤其是热力学上造诣匪浅。
  昂内斯说:“先生说得没错,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李谕说:“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联手做低温方面的实验。”
  昂内斯倒是挺缺人手的,而且对于低温的研究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并不算稀奇,他说道:“我很愿意,但这是一项有点危险性的实验,连我的一些学生都不愿意参与。”
  李谕说:“没关系,如果一点危险都没有,科学不就成坦途了。”
  昂内斯竖起大拇指:“阁下的探索精神令人钦佩。”
  昂内斯1913年因为发现了超导现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多少也有点巧合。
  而且一开始,超导不是关键,最麻烦的是制备液氦,有了液氦的低温,很多低温物理现象才能被发现。
  可以说超导是经典物理学的最后一次高光。
  想实现低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液态气体,而目前,全世界只剩一种气体没有液化:氦气。
  早在六年前,英国化学奖杜瓦成功完成了倒数第二种气体氢气的液化,温度达到了惊人的零下260摄氏度,也就是13k。
  而液氦更是低至4k。
  二者虽仅仅相差9k,对时下的物理学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整个物理学界都在关注这件事。
  其实就算没有发现超导,单单制备液氦这一项功劳,诺贝尔委员会也会给昂内斯发一块奖牌。
  至于李谕,自然是想对超导下手。
  原因嘛,一是昂内斯仅仅发现了超导,也就是金属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但低温物理远远不止超导,最典型的就是还有完全抗磁性,磁悬浮就是这么来的。
  甚至抗磁性对后世的应用更有意义。
  所以李谕可以在昂内斯提出超导后,继而提出完全抗磁性,——妥妥又是可以合拿诺奖的发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