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9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总体看,佛道两教派还是向好的,可惜明清两代发的正式度牒非常少,想成个正儿八经的道士或者和尚十分困难,就和考公似的。
  而由于正统的和尚、道士太少,许多没读过几本佛经、道家经籍的人就会滥竽充数坑蒙拐骗,所以晚清民国时期邪教丛生,甚至还有不少军阀也信。
  李谕只在一些八九十年代林正英演的香港捉鬼电影中看过道家一些符箓画诀的场面,眼前张元旭做得更加信手拈来。
  等他们忙乎完后,李叔同才带着李谕在一个小偏殿见到了天师张元勋。
  张元旭竟然知道李谕,见面后就说道:“贫道在京城时,听过不少次帝师大名,久仰久仰!”
  李谕说:“帝师就是个虚名,您的天师之名可要厉害多了。”
  张元旭叹息说:“天师之名也不如往日,如今西方的上帝教盛行世间,到处都是洋教士。”
  李谕一点不以为意:“正一教已经扎根两千多年,岂是几个洋人传教士就可以撼动。”
  张元旭却有些无奈道:“帝师看看这破败的道观,再看看那些华丽的教堂,又是在如今乱世之中,令人难免伤怀。”
  李谕连忙帮他打消疑虑:“乱世道门救苍生,天师何须担心几个小小的教堂。”
  张元旭也感觉自己说的话有点太悲观,于是说:“惭愧,贫道竟生出这种心思。”
  李谕接着说:“如今四海之内皆有道门子弟,我便认识一个远在玉门关之外的求道之人。”
  张元旭说:“玉门关外?”
  “是的,数千里远。”李谕说。
  张元旭说:“三清恩惠大地,福泽远至边陲,令人又心生鼓舞。”
  李谕连忙劝说:“必然很鼓舞!当年老子出关尚且只是出了函谷关,如今紫气范围更加广大,远至玉门关。这位关外的道士数十年里久闻天师大名,一直想入关向您求道。”
  张元旭心中肯定想让正一道扩大影响力,毕竟本来北边是全真派占多数,于是说道:“我龙虎山对于虚心求道之人,永远敞开山门。”
  李谕等的就是这句话:“正好我要去一趟关外,劳烦天师写一封手谕,我带去关外,说不定回来的信徒会不少。”
  张元旭问道:“这一趟路途遥远,想想就困难重重,帝师当真要去?”
  “自然要去!”李谕立刻打包票。
  张元旭说:“好!帝师好风骨!我也不能让帝师失望。”
  张元旭要来笔墨纸砚,迅速写了一封名为“紫气东回”的敕令。
  李谕颇为满意,完全达到了预期要求。
  自己费尽周折,不信搞不定莫高窟那个臭道士。
  临走时,张元旭又亲笔画了一个符咒并写了一幅字送给李谕和吕碧城,“帝师、夫人,愿此符保二位福寿双全、金玉满堂。”
  李谕感激道:“多谢天师。”
  ——
  离开城隍庙后,李谕让李叔同帮着联系上海县的县衙购买豫园的产权,自己则去看望一下章太炎。
  此时的他还被关在提篮桥监狱中。
  李谕买了烧鸡美酒,给监狱的看守一个银元就被放了进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